照顧孩子焦慮癥,第一部分先從人際關系的焦慮著手,因為當一個人帶著高焦慮的情緒時,他又會生出一個別的情況。
這本書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一個人的一生有兩種你。一個是人格結構,一個是心態。"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所以,當我們面對孩子焦慮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他們焦慮的問題,因為在我們的潛意識中,他們是"好"的,“無所謂"的。
朋友的孩子去年剛好處于上一年級的年紀,老師經常打電話來說孩子最近一段時間比較嚴重,上個學期總是說頭疼、胃痛,朋友以為孩子是因為上課時經常走神、發呆、分心走神,結果沒說的孩子說,其實已經聽過課了,但是依然是沒精打采的。
直到有一次,孩子的媽媽無意間聽到了老師的一段話,覺得特別有道理,于是她就試探著問老師:
“孩子為什么會有這種表現?是老師講得太快了還是孩子沒聽懂?
”
老師就告訴了她的一個方法:
“孩子上課走神、愛開小差,是不是也有這些原因?”
接著老師就告訴她:
“如果是,那你就跟孩子說:
“聽老師講課時,眼睛要看著老師,保持足佳音,這樣老師就會認真聽課了。”
而不是直接就對孩子說:
“你怎么這么不聽話?”
這樣的話,孩子就會覺得你沒有尊重他,然后就更不愿意跟你交流了。
換成是你,你愿意接納那個不想上學的孩子,還是愿意接納那個上課不認真聽講的孩子呢?
只有你愿意接納他,他才能感受到來自你的尊重,從而愿意和你交流,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話告訴你,這才是我們要去做的事情。
當你聽到孩子的想法,你的第一反應就是:你這是在厭學啊,還是在叛逆?是不是在學校遇到了什么事情,讓你有這樣的想法?
而不是,這樣的句式,讓孩子更加不愿意和你交流。
從你的描述中,你有沒有發現,你的孩子,他不愿意把心里話說出來,或者,他認為說了也沒用,他甚至不愿意和父母交流。
那怎么辦呢?怎么辦呢?
那就需要你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你要看到他,看到他的長處,
他的現在;
你要理解他,看到他的努力,看到他的成長,看到他的成績,看到他的情緒。
你要跟他談,你要了解他,你要去理解他,你要跟他溝通,你要去理解他,他需要你去理解他。
在理解的這個部分,你要對他抱有好奇心,你要去探究他內心的原因,你要去探索他內心的情緒和感受。
如果他覺得,你不能理解他,你要去看到他的困難,孩子在學校里的困難,你要去理解他,孩子的痛苦,你要去體會他的痛苦,你要去看到他的痛苦,然后去理解他,要去尊重他。
他不上學,他困擾著他的問題,但是這些他困擾你,你都要去看他的困難,然后你才去理解他,
所以,我覺得,孩子厭學的原因,并不是學習本身的問題,而是他在關系上出了問題,然后家長需要去看到孩子需要什么,愿意付出什么,愿意付出什么,同時還要去看到背后的原因,而不是簡單粗暴的去指責,這就需要家長對孩子多一些耐心,去幫孩子更多的了解他,去慢慢幫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