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孩子壓抑和焦慮怎么辦?
生完孩子焦慮該怎么辦?
有的人挺淡定,甚至比之前更淡定了,因為我還沒有出面做。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說起焦慮,我覺得焦慮的原因是源于工作、愛情、財富和婚姻。
要從根本上做到淡定,其實就是要找到這種心理機制。
首先,我們自己的人格層面,一定是從早年的經歷中建立起來的。
若是小時候被過度保護,你會習慣性地,事事代替你做,到進入青春期,就會不再聽你的話,以期讓你更好地認清自我。
圖片來源:電影《我們的世界》
另一個原因,就是早年的養育經驗。
我曾教過的學生中,她的父親對她特別嚴厲,甚至是打罵,因此她和母親沒有良好的關系,反而更加厭學,也就是她的“青春叛逆期”。
這就是我們常見的“說教式”教育。
孩子聽到這類的話語,往往容易變得乖巧、順從,但卻失去了反抗的本能。
久而久之,他的性格和人格也會發生明顯的轉變。
02
為什么說教式教育更有效呢?
(1)“說教式”教育有言傳身教的作用。
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說過:
““孩子十歲左右開始出現自我意識的時期,父母如何才能抓住他,才能幫助他養成良好的性格和習慣。”
著名教育家李玫瑾教授曾經提到過:
人的心理成長的過程,一旦發生了扭曲,是無法糾正的。
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經常“說教”、“恐嚇”、“責罵”,不僅不能教育孩子,還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破壞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有的父母經常用“嘮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把孩子培養成考試機器。
這樣的教育,是非常畸形的。
父母一定要意識到自己的“嘮叨”,才能克制自己的教育,才會有一個“家風”傳承。
正所謂樹榜樣,樹榜樣。
想讓孩子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自己就先成為什么樣的人。
教育孩子最好的捷徑就是,放下“說教”,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
教育孩子,亦師亦友。
父母真正的教育,是言傳身教。
我們要求孩子養成的好習慣,自己首先要做到;
我們要求孩子“心存敬畏”,自己首先要“畏手軟”。
教育孩子,應該是一個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潤物無聲的過程。
要想孩子成為一個正直善良、有責任感、會溝通交流、有自信、情商高的人,就應該以身作則,做好孩子的榜樣。
因為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所有孩子出現的問題,都是大人的問題。
就如同園丁在成長過程中,也會有缺失。
及時補上這些缺失,孩子長大后患無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