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陪伴強迫癥焦慮癥孩子的父母?
1
有一種心理疾病叫強迫癥,它是一種強迫性的心病,以強迫性為主要表現(xiàn)。
\
以上五點是左養(yǎng)右學(xué)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jīng)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lǐng)取《左養(yǎng)右學(xué)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強迫癥是一種心理疾病,是會出現(xiàn)強迫障礙的精神疾病。
對于很多厭學(xué)的孩子來說,最初他們會對于學(xué)習(xí)存在畏難的心理,如果家長們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并加以疏導(dǎo),甚至放任自流,那么很容易造成嚴重的后果。
最近有個網(wǎng)友在微博上留言說:感覺壓力很大,吃不好,睡不著,做噩夢,注意力不集中,上課心不在焉,學(xué)習(xí)成績下降,總是心不在焉。而且還有一種不理解,自己不想上學(xué),天天就想著在家玩游戲,覺得生活沒有意思,有點兒事情做不了,所以就把游戲當(dāng)做一種逃避的方式,躲進去,反正沒意思。
這個問題并不是沒有得到解決,只是家長已經(jīng)從一種潛意識的習(xí)慣中淡忘了對孩子學(xué)習(xí)中真正的幫助,開始沒有認識到學(xué)習(xí)是自己的事情。
(一)、降低期望值。
有些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孩子每次考試都在班級前三,沒有從學(xué)習(xí)中體會到快樂,也沒有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所以,家長們除了給孩子增加壓力之外,甚至把自己的希望強加給孩子。
而家長也會覺得,孩子就是要這樣,不要那樣,實際上,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是能夠聽得懂大人講道理的。而我們家長只是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或者說,我們很多事情,是把自己的希望加在孩子身上,還是把自己的想法加在孩子的身上呢?
作為父母,其實我們也是希望孩子能夠獨立的。可是我們的焦慮,我們的功利心,我們自己都意識不到,還在試圖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
這個時候,我們對孩子的要求,就是孩子要能獨立,能有主見,能獨立的做出選擇。而我們所謂的“獨立”,只是希望孩子能獨立的做出選擇,并且是在他的可控范圍內(nèi)。所以,我們的需求,不是孩子的需求,是我們自己的需求。
作為父母,我們想要孩子獨立的行為,想要孩子獨立的思想,我們自己的自由,我們自己的生活,我們自己的人生。
所以,我們必須要學(xué)會把自己的需求放到孩子身上,讓他來滿足我們的需求。而不是要求孩子,按照我們的想法來。
我覺得這是孩子和父母對抗的一種表現(xiàn),如果我們變成我們,讓他來滿足我們的需求,那也是一種錯誤。所以,我們不應(yīng)該過多地指責(zé)、干預(yù)孩子,而是要給予孩子充分的自由,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和發(fā)現(xiàn)。
那么孩子才會找到自己的人生,然后逐漸地成長。
所以,我們需要幫助孩子,首先要做的是讓孩子自己去選擇,而不是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想法去做。
03
好的教育,都是父母自我的修行
在孩子的教育上,做父母是一場修行,這場修行的不僅僅是父母,更是孩子人生的一種修煉。
這個世界是非常復(fù)雜的,而且沒有捷徑,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夠掌控好孩子的人生,對孩子的一生會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
而這種影響是有時效性的,在孩子沒有形成完整的價值觀之前,原生家庭就沒有幸福可言。
孩子會在父母那里尋找慰藉,那么很多不幸的事情就會在孩子的身上重現(xiàn),從而成為影響孩子一生的烙印。
作為父母要把控好自己的情緒,做情緒的主人,做情緒的主人。
父母的情緒最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父母的好情緒是孩子成長的助力,壞情緒則是孩子一生的負能量。
父母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
有人說,父母對孩子的情緒表達的表達影響最大,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舉動,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成為孩子情緒的容器,幫助他們在情緒上就能夠更好地表達自己。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身上的每一個毛病,都是在模仿父母,如果父母自己情緒不穩(wěn)定,動不動就吵架,孩子耳濡目染,也會有樣學(xué)樣,情緒不穩(wěn)定的父母,就會讓孩子失去對情緒的正確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