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公共場合怎么辦?
公共場合的安全教育孩子掌握
我兒子上幼兒園的時候,他是我的小幫手,一到哪里我都拉著他坐在那,他一高興我就笑著喊他坐前面,我累了也會自己坐在旁邊靜靜的陪著他,我想他不乖也是孩子的行為,只是這種孩子年齡很小,年齡還小,需要家長耐心引導,作為家長,我們真的太高估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我們以前說過,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好了,看起來孩子確實不聽話,但是也能感覺到家長在其中的作用,不聽話打一頓真的是下策,會讓孩子更加“皮實”。
我們知道,打罵孩子的目的,是為了教育孩子,可是一味的打罵,卻不知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我們該怎么辦呢?
首先,家長要對孩子有耐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溫柔”,和善的語氣,和善的語氣。
我認為,任何一個孩子的教育方式,最終都是要以孩子的意愿為基礎,不能按照家長的意愿來教育。
這時候,孩子的心里就會覺得,父母不愛自己了,只是在那一刻覺得自己沒有把孩子當成朋友,不尊重父母了。
在他心里,父母不應該以他們自己當初對待自己的方式來教育他,而是應該理解他,耐心的與他溝通,多關心他的感受。
在這樣的相處過程中,孩子就會慢慢形成一個良好的溝通方式。
其次,要了解孩子的成長需求
孩子的成長,需要有身體和心理的發展需求。父母要通過學習,了解孩子成長發育過程中,他的思維方式、情緒表達方式等都會有很大的變化。
父母要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他這個階段的特征,而不是覺得自己的孩子小題大做,或者覺得不聽話。要了解孩子的成長需求,才能有針對性的應對。
最后,不要把叛逆期的孩子當作是“敵人”
。
有的父母喜歡用懲罰的方式對待孩子,比如孩子在學校調皮搗蛋了,被老師找了家長,那么孩子們就會特別叛逆,因為他們覺得老師總是針對他們,總是會對他們大吼大叫,他們就會覺得自己很沒有價值,從而就會利用父母的身份來對待老師。
就好比我們小時候,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很委屈,明明在學校里已經被批評了,但是為什么自己還要接受父母的批評呢?
同樣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有自己的壓力,因為壓力過大,我們也會心煩意亂。
面對孩子的叛逆,家長們總是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是好。
實際上,家長的束手無策是很危險的,是很有必要的,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將孩子推向叛逆的深淵。
01
家長的兩種極端做法,會導致孩子越學越差
父母如果想要孩子平穩地度過叛逆期,就一定要了解2歲的孩子的叛逆期,而3歲的叛逆期就是孩子學會說“不”的開始,因為孩子的自我意識在逐漸成熟,開始區分自己和別人,這也是孩子初步建立自我意識的一個重要時期。
家長們為了幫助孩子平穩地度過叛逆期,可以這么做:
1、家長要以身作則,樹立正確的榜樣。
這個時期的孩子是敏感而脆弱的,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而且模仿能力又很強,他們會經常對身邊的人、物產生好奇,并且想要去嘗試一些新的東西。家長們在教育孩子時,最好不要一味地采取強硬的方式,而是應該和孩子進行商量,這樣才能夠激發起孩子的主動性。
2、進行有效的溝通。
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叛逆的情況,是因為孩子的自我意識在覺醒,身份的認同在產生,家長們不要對此視而不見,一定要及時地進行溝通,建立有效的溝通,才能讓孩子了解到自己的所作所為才能夠讓孩子更加珍惜。在溝通的過程中,家長們不要太過強勢,因為孩子們有他們自己的思想,他們不希望家長一味地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這也是造成孩子們叛逆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