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帶孩子的焦慮,各有各的擔憂。
面對孩子的學習,幾乎每個家長都做到焦頭爛額。
對于這些焦慮的家長,我們不能直說他們是焦慮的,這樣只會加重孩子的負擔。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但在焦慮的同時,我們應該要正確地處理好自己的焦慮,不要讓焦慮影響我們的孩子,更不要給孩子傳遞焦慮的信號。
焦慮是孩子的隱私
仔細回想一下,我們每個人都曾經經歷過焦慮。
“媽媽,天一晚上的月亮好嗎?”
“我好像什么都沒有準備好。”
“我太擔心明天要考試了。”
“我好緊張呀。”
“老師,我感覺這都是小事。”
“今天是考試,怎么考試還沒準備好呢?”
……………
如果我們一開始就對孩子表現出我們對他們的擔心,孩子就會覺得我們的擔心是在敷衍他,甚至覺得我們很煩。我們的擔憂并沒有到位,反而可能會影響他們的心情。所以我們需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四、如何減少對孩子的說教
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我們不應該簡單粗暴地直接告訴他:“你怎么這么不小心!”因為這會使他更加害怕,他不知道如何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我們應該這樣說:“你可以生氣,但是你生氣的時候,你的行為就不對了。”
因為很多孩子在面臨父母的責罵時,其實心里是非常難過的,我相信這個時候的孩子一定是非常無助的。因為他的感受是非常沉重的,很不安全的,這個時候他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接納。這時候如果我們對孩子說:“你剛才不小心把牛奶打翻了,你應該怎么做?”孩子可能會去思考“我該怎么做”,而不是說“你就是這樣做的”。
如果我們能更加理解孩子,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他,就不會粗暴的評判孩子。那么孩子下次遇到這樣的事情,就能主動和你溝通了。
3、孩子不聽話,揍一頓就好了?
中國的家長習慣用揍孩子,這種方法很不可取。雖然揍孩子的目的很美好,是為了孩子能夠長記性,但是在實際過程中,很多家長其實是使用暴力的。用暴力制服孩子,往往會收獲一個“叛逆”的孩子。
如果孩子只是不聽話,那么我們可以通過懲罰來教育孩子,讓他長記性。當然,打罵只是暫時的,并不能讓孩子真正意識到錯誤,并且深刻地意識到錯誤的嚴重性。
打罵孩子對于孩子來說,是最沒有用的教育方式。沒有人會喜歡別人對自己的打罵,但是如果孩子不聽話,那么揍一頓就不一定是合適的教育方式了。所以說,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我們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存在問題。
父母打罵孩子,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傷害?
1、影響孩子心理健康
由于孩子的年齡較小,心理承受能力比較薄弱,很容易被父母打罵。久而久之,就會產生恐懼心理,從而不聽話。或者變得膽小、懦弱。
2、孩子容易性格暴躁
父母打罵孩子,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做什么都是錯的,沒有價值感。同時也會讓孩子出現自卑心理,甚至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
3、孩子容易產生暴力傾向
孩子容易產生暴力傾向,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孩子的暴力傾向,比如說:打人、亂踢東西、經常性的向父母索要某些東西。
很多時候,父母雖然覺得這是孩子任性的原因,但是卻沒有進行有效的引導,使得孩子變成了“施暴者”。
4、孩子的自控力不夠強大
父母對孩子的打罵只會導致孩子暫時性的服從,并不能有效的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在孩子出現暴力傾向時,父母應該選擇更加嚴厲的處理方式,并且避免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但是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打罵孩子沒有正確的引導,孩子對父母的打罵行為會形成錯誤的認知,并且會下意識的模仿。
長期以往的話,孩子還會模仿到父母的暴力傾向于暴力,以暴制暴,所以這樣的孩子很可能成為一個暴力分子。
二、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
1、保持冷靜
吼孩子并不是教育孩子的根本,很多父母也會因此而大發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