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和暴躁的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是不一樣的,當孩子出現了焦慮和暴躁的媽媽時,他們的負面情緒是會立刻增加,因為他們不知道下一次如何表達自己,同時,他們也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
張姐的兒子今年10歲了,有了自己的小主意,這讓張姐特別的欣慰,因為自己的孩子已經在上一年級了。可是張姐發現,孩子在上一年級之后,脾氣越來越暴躁,動不動就摔打打,也不知道怎么和同學相處。張姐覺得非常奇怪,孩子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呢?后來,張姐找到了孩子的班主任,老師告訴她,孩子在上一年級之前成績都很好,孩子的成績也一直不錯。可是上了一年級之后,孩子的成績卻開始出現大滑坡。張姐也開始著急,于是她和孩子的班主任了解情況。老師介紹說,孩子上課總是打瞌睡,趴在桌上睡覺。
張姐和老師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很簡單,就是經常給孩子寫信,讓孩子發發短信,或者是通過電話手表電話和孩子溝通。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一天,張姐11歲的兒子告訴她,老師每天晚上都會在紙條上留字跡,上面寫著媽媽不知道自己的作業。張姐就對孩子說,其實你每次打電話,媽媽都會很擔心,媽媽也會控制不住的傷心。
可是張姐發現,孩子寫的字跡是非常潦草,一會兒就歪一會兒,讓張姐很犯愁。
孩子是天生的觀察家,他們經常會把自己觀察到的,身邊的人、事、物件,從自己的腦海中找出來。當孩子們發現身邊的人或者事情與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樣時,就會不由自主地產生對對自己的懷疑,
當然,張姐也沒有辦法排除這些不良信息的存在,但是孩子從紙條上就能看出父母是多么不愛自己,也是一個很疼愛自己的人。
孩子對于自己的父母來說,就相當于是一個保護傘,當孩子受到傷害的時候,他們第一時間會想到的不是反思自己的行為,而是想著為父母而活,不應該得到更多的愛。
美國的家庭教育大師斯賓塞曾經說過:“細心的父母可以發現孩子的一長點,并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孩子的成長就會變得更加順暢。”
所以,想要守護孩子的內心,請在他們犯下任何錯誤的時候,都能第一時間看到他們,傾聽他們的心聲。
父母應該從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行為規范開始。
● 給孩子立規矩
其實孩子不聽話并不是什么大事,相反,如果家長能夠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給孩子立下規矩,往往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
曾經有這樣一則新聞,在火鍋店里做菜的一位父親,他的兒子非常喜歡吃這個燒菜,于是父親就在旁邊陪著他,但是這位父親不僅沒有阻止,還讓兒子去吃點菜。
孩子吃了點菜后,父親又說:“你再這樣,我就告訴你們老師,讓他嚴加管教,他就知道有時候不聽話的行為是可以的。”
他的兒子聽了后,從父親的言語中感受到了尊重,也開始跟他好好說話。
面對孩子叛逆的情況,家長們可以試試這樣做,比吼一千遍都管用。
1.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
著名教育家盧梭說過:“你知道運用怎樣的方法,就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多注意溝通的方式和方法,學會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應該充分地和孩子進行溝通,不要總是采取命令的語氣和孩子進行交流,這樣會讓孩子的情緒變得更加暴躁。
2.理解孩子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理解自己,想要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其實就是要學會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因此,父母在和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要學會理解孩子,試著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父母也可以將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孩子,這樣孩子也能夠更加的理解父母。
3.給予孩子充分的陪伴
父母都希望孩子可以變得更加優秀,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會選擇陪伴孩子,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會有很多的選擇,當父母決定陪伴孩子的時候,也要適當的給予孩子一些自由,讓孩子能夠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