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怎樣對待患焦慮癥的孩子
有的患者表面對抑郁癥,情緒低落,有些變得敏感,悲觀厭世,心情壓抑,對很多事物都沒有興趣,有的伴有器質性的疼痛,但是他們的癥狀通常是短暫的,嚴重的會伴隨患者自殺,有的被送到醫(yī)院。還有的患者可能會有妄想、幻覺等精神病性癥狀,有一些人自己也有妄想。
患者其實沒什么大不了,也是家屬、學校、社會的擔憂,也沒有患者是正常人。但是他們自己很痛苦,家里人都擔心得不得了,甚至會相互指責,爭吵不休,并且會把孩子的各種行為與家庭成員混為一談。
\
以上五點是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jīng)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其實很多患者都出現(xiàn)過類似的行為,包括:輟學、沉迷網(wǎng)絡游戲、離家出走、抑郁癥、精神分裂癥,甚至自殺自殘,就是這種情況。
我們知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思維模式,但是有的家長,因為忙于工作,忽略了對孩子的關心,甚至于打罵,這些都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和心理健康,還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極端化。
那在家長會上,我就曾經(jīng)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學習成績非常優(yōu)秀,而且很有禮貌,也很懂事,主要原因是父母離異,但是他的父母一直不愿意把對孩子的愛全放在他身上,導致孩子成為一個“啃老族”,他的爸爸很疼愛他,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工作賺錢,把更多的愛給孩子,可是爸爸很忙,忙于工作,很少陪伴孩子,于是孩子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媽媽身上。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忽視了自己的情感,也許在別人眼里,這個孩子是很不錯的,但是在自己的身上卻是沒有得到的。我們往往忽視了孩子這個階段的情感需求,而對于孩子這個階段的情感需求的出現(xiàn),進行了忽視。
甚至有很多的家長會用錯誤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和自己唱反調,這也是孩子人生的叛逆期,孩子覺得自己長大了,但是卻不知道自己已經(jīng)長大了,是一個大人了。他再也不像小時候那樣,事事都喜歡跟父母對著干,他們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大人眼中的孩子。
但是孩子的年齡越大,為什么總是喜歡跟父母對著干呢?是因為孩子想要脫離父母的控制,想要更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個時候,父母應該做的是引導孩子走出自己的舒適區(qū),而不是給孩子施加壓力。
孩子不想做某件事情,父母總會催促,并且指責孩子。
看似是在督促孩子去做,其實是父母的高壓政策,讓孩子不得不做這件事。而孩子不想做,父母又會吼罵孩子,時間久了,孩子自然就會越來越討厭父母。
孩子的行為是父母教育的結果,可教育也應該是父母和孩子共同進步。
用引導的方式,給孩子提建議,孩子就會更有動力。
孩子總是和父母對著干,都是因為父母的“雙重標準”。
1、事無巨細
有的父母總是喜歡替孩子計劃,每次孩子遇到困難,都會幫他們制定出詳細的方案。
但孩子有了這些計劃,卻不知道該如何去做,于是他們開始迷茫,甚至不安,就容易產(chǎn)生抵觸心理。
父母越是不讓孩子做什么,他們越是要做什么。
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溫柔地給孩子說話,讓他明白自己做這件事的意義。
2、幫孩子找到一個自己喜歡做的事
為什么要讓孩子有一個堅持的習慣,堅持一件事情呢?
有很多父母都會問為什么要堅持這么做?其實,只有一個“念頭”。
三、如何幫孩子找到一個自己喜歡的事情
每個人都知道,這個世界上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有規(guī)律的,如果我們沒有找到一個規(guī)律,那就無法保證每件事都能做好。
比方說,孩子的時間觀念薄弱,所以你給他制定了一個作息時間表,并且讓他每天都按照這個時間表去運作。
這樣一來,孩子在規(guī)定時間內做事情,按照這個時間表進行,他就能夠讓自己每天按照規(guī)律的時間做事。
那么,家長應該怎么幫助孩子建立這種規(guī)律的作息呢?
三、如何幫孩子建立一個規(guī)律的作息時間表?
1. 父母要以身作則
想要讓孩子改掉拖拉磨蹭的習慣,家長首先就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所以,想要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作息,父母首先要做到不熬夜。
也就是說,只有父母以身作則,包括早睡早起,平時就要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作息,讓孩子在有規(guī)律的作息時間中去成長。
2. 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
父母要想讓孩子改掉拖拉磨蹭的習慣,那么,就必須先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知道他們?yōu)槭裁磿涎?這需要父母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為孩子找到原因。
如果孩子也想改掉拖拉磨蹭的毛病,那么,父母不妨把孩子當成朋友,了解孩子真正的內心想法,為孩子解決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3. 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變通
當孩子意識到自己是因為專注力而導致拖拉,那么,父母可以采用靈活變通的方式,運用委婉的方法,幫助孩子改變拖拉磨蹭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