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躁癥又稱雙相情感障礙,它是一種躁狂時而抑郁的精神疾病,這種疾病時而好發于抑郁癥,該病的病程在兩側,2-5年,一半以上的患者會出現躁狂癥狀,而且這種疾病通常在3-4年。
雙相情感障礙不是抑郁癥,而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心境障礙,具體的表現為情感高漲、思維奔逸、活動增多、言語增多、活動增多等,但這種現象的嚴重程度遠超抑郁癥,屬于單相抑郁。
躁狂發作往往高興興奮、言語增多,而雙相情感障礙的患者又會出現情緒不穩定,起伏變化大,情感高漲,缺乏耐心,而在抑郁發作時又會感到十分困難、絕望。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處于這種狀態下的患者有時會出現沖動易怒、傷人傷己、離家出走等過激行為,我們稱之為“雙相情感障礙”。
正常人的情緒波動,往往比抑郁癥患者更讓人吃驚,據研究表明,約有75%的雙相情感障礙患者有自殺企圖自殺行為,并且大多數患者都有明顯的焦慮癥狀。
在躁狂發作時,患者表現為心情好、精力充沛,思維活躍,睡眠充足,精力充沛,食欲增強,對事物很敏感,自我感覺良好,精力充沛,甚至感覺自己已經恢復了亢奮狀態。
然而在抑郁發作時,患者會感到悲傷和絕望,陷入絕望,易激惹,失去興趣,精力和思維減退,喪失感覺被社會隔離或被別人隔離,痛苦不堪,總覺得自己沒有價值和意義,并且感覺自己一無是處,對什么都無所謂,什么都不感興趣,對前途無所謂,有些患者甚至出現自傷行為。
02、躁狂時如何區分雙相障礙?
雙相障礙的治療過程是一個系統的,根據患者的癥狀表現,治療周期可以適當延長。
1、藥物治療:
一般認為雙相障礙是一種以躁狂或輕躁狂發作為主的心境障礙,可以通過藥物來調節和緩解。
2、心理治療:
藥物主要以精神藥物為主,因此一般認為,心理治療是通過藥物來調整患者的精神狀態和心態,提高患者的社會適應能力,從而幫助患者克服疾病帶來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障礙。
3、藥物治療:
一般來說,藥物治療是對患者病情最大限度地進行緩解,當患者的病情緩解后,但是,藥物治療效果并不明顯,所以,在心理治療方面一定要慎之又慎。
4、心理治療:
藥物治療是目前國內比較常用的心理治療方法,但對于一些長期抑郁癥、雙相障礙、強迫癥、精神分裂癥等精神科的患者而言,藥物治療的效果仍然有限,甚至無效。心理治療主要適用于有明顯強迫癥、頑固性障礙癥狀的患者,對其進行心理治療,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改善患者的社會功能,并幫助患者擺脫癥狀,達到康復。
在藥物治療的幫助下,患者能夠快速緩解病情,大部分的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在維持治療后,情緒趨于平穩,社會功能恢復,情緒趨于平穩,社會功能恢復良好,能夠堅持日常的工作,不再看一些極端文章,或者做一些損害患者自尊心的事,患者可以正常生活,部分患者可以正常工作。
心境穩定劑和抗精神病藥物可以有效緩解雙相障礙患者的癥狀,而且對患者的情緒進行調節和控制,可以有效緩解癥狀,并促進患者的社會功能恢復,但是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也會產生副作用,對情緒功能的改善和情緒控制的改善、改善不利于患者的康復,尤其是與情感調節功能障礙有關的藥物,例如:三環類抗抑郁藥,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s ,H5s TCAs 或者TCAs 都是無效的抗精神病藥物。
而在2015年和2016年上市的《精神衛生與成癮臨床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版)中,只能靠藥物治療,不靠酒精和毒品治療,可以依賴與家人一起解決抑郁癥相關的藥物,對于一個還處于發育階段的孩子而言,
藥物可以治療的。
但是,作為家長,如果孩子出現了躁狂或者抑郁情緒的表現,一定要警惕起來!
如果孩子出現了以上癥狀,家長一定要引起注意,及時就診,給予規范的治療,盡可能不要選擇藥物。
有一個好的心態,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生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