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是孩子的成長痛點
在某種意義上,焦慮是父母內心的痛點。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全球焦慮癥患者達3億多,平均每8個人里就有一個人焦慮過。而這種焦慮,一方面源于父母自己,另一方面源于孩子。
媽媽的焦慮從哪里來?
媽媽的焦慮來源于自己的完美主義者
我們知道,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有缺點,這本就意味著我們需要接納自己。在媽媽的世界里,完美主義幾乎沒有,她的標準只有“完美”二字。
女兒兩歲多的時候,我發現她是一個特別喜歡鉆研鋼琴的小姑娘,一有時間就會自己研究。這個小姑娘有很多的空閑時間都喜歡彈鋼琴。她的音、兒歌和很多的歌詞都會自己去學習。在和鋼琴老師的交談中,她總是有那么一點自信,而且非常刻苦,基本上每天都堅持練習了8個小時。
小姑娘就不一樣了,她對音樂非常喜歡,但是又很討厭鋼琴老師,她認為自己不喜歡這個老師是因為很討厭一個老師。所以她就在跟著老師的步伐一步步地去摸索,如果自己能夠獨立完成一件事,她會很快樂,也是非常開心的。可是如果這個老師的教學方式是以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她的話,估計她的心里也是很不情愿的。
好像聽到這里,小姑娘的媽媽應該有所反思了,孩子在學習這方面的要求非常的嚴格,經常會對孩子說:“你要好好學習,不要天天向上。”
我知道她的壓力很大,因為我們都是外企的HR,所以她對孩子要求也很高,期望孩子的學習成績要在班級前三,年級前五。但是有一天我跟她聊了之后,她跟我說,她是不想讓孩子當班級的學習委員的,如果班級里有個學習委員,她又擔心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影響孩子的學習。她聽了之后,覺得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因為班級里有些同學都是職校校級,孩子很少受到老師的重視,就自己家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好,也許老師的教學水平也不太行。
所以,當我跟她跟孩子說這些的時候,她跟我說,孩子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習成績一直都非常的優秀,后來卻考上了重點中學,我問她為什么?孩子說因為學習好,所以感覺老師特別關注,所以感覺特別有面子,就讓孩子當班干部,我當了班委,孩子特別驕傲,感覺自己在班級里都是一個“小透明”。她也想當一個“小透明”,所以當了班長,但老師和同學不喜歡她,她感到特別難過,不被重視,感覺老師也不喜歡她。
我問她,如果孩子當上班沒被老師關注,是不是會感覺到不開心,覺得被否定,覺得自己不被重視,被同學瞧不起,也不想去上學,久而久之,就產生了厭學情緒。
小雪的案例:她是一名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平時成績很不錯,可是一到學校就會覺得受挫,壓力非常大。有一次,同學們舉行了一場活動,她不想去參加,就想在家玩游戲。因為這次考試成績不好,所以小雪的內心受到了很大的打擊。
小雪感到非常難過,同時也非常不解,她明明是非常熱愛學習的,可為什么會因為一次考試的成績不好而自卑呢?
小雪的父母一直強調學習成績的重要性,所以從小對她的要求就非常高,希望她能在學習上面不要有太大的壓力,但是卻沒有想到她的成績并沒有因此而變得很好,反而是因為這次考試的成績不好。
而小雪的父母也非常重視小雪的學習成績,因為小雪的成績好,所以他們就會一直都比較表揚小雪,希望她能夠更加努力的學習,而小雪的父母經常會因為小雪成績不好而批評她,在小雪的心里她覺得自己是很差的,總是不如別人的。
而小雪受到父母的表揚后,也會變得非常的自信,在學習上就會更加的努力,而且在每次考試之后還會主動的去找父母進行一定的溝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