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帶孩子焦慮又孤獨,每天接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一直一直在焦慮,找不到幸福的感覺。
我經常和她爸爸說,如果你自己都覺得累,那還有誰會跟你的孩子說話呢?他們也只是個孩子呀!
實際上,孩子小的時候,她們幾乎沒有什么朋友,爸爸就算心疼她們,也是“哄”她們開心,也是“慣著”。
\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什么都不懂,她們也不知道爸爸為什么要那么忙,如果真的忙,那她們是可以自己的,她們也不會吵著要爸爸媽媽陪她們玩,爸爸媽媽工作累了一天了,那肯定也很累,她們也不會讓她們來陪她們玩。
我曾經問過她,有多少個十歲左右的小孩的父母,她說基本上都沒有。
我好奇的問她:那你們怎么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玩,然后你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
她說:那我也跟爸爸媽媽玩,等我長大一點,肯定就好了。
你看,他們都沒空跟你玩,你怎么能跟爸爸媽媽說這些呢?
這也是跟孩子的心理有關的。
還有孩子因為心理發育的限制,才會表現出一些行為上的過激行為。
所以,不要怕孩子叛逆,不要怕孩子鬧情緒。
他只是在成長過程中遇到了問題而已。
而你真正要做的,是陪著他,陪著他,和他一起去探索這個世界。
最后,你一定要記住:叛逆不是孩子的錯。
所有的乖孩子都不是好孩子,所有的乖孩子都只是別人家的好孩子。
當你真正地理解了乖孩子的含義,就不會覺得孩子真的“不聽話”、“難管”了。
他們就會尊重、信任你,愿意配合你,向你傾訴,你就不會再因為一點小事而發脾氣,你就會更愿意傾聽。
當孩子從你這里獲得了充分的尊重,他也會更愿意和你溝通,而不是用哭鬧和撒謊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2、少說多聽,尊重和傾聽
等到孩子長大以后,你再好好跟他說話,他才會聽你說。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中談到過,傾聽和理解是連結。
如果只是聽孩子說,但是用自己的話代替了孩子的意思,那可能是和孩子的距離更遠。
比如,孩子想要出去玩,家長說:“乖,穿上衣,我們就出發?!?/p>
孩子想吃冰淇淋,家長說“冰淇淋要多吃多吃一點”,結果孩子一聽,家長就說:“冰淇淋要多吃多吃一點?!?/p>
你覺得孩子是不是聽不懂話呢?你覺得孩子是不是聽得懂你說的話呢?
用這種情況下,你的溝通方式是不是就不是有效的了?
所以,家長要多說“實話”,少說“不”。
比如,孩子在玩手機,你要求他把手機收起來,孩子不聽,還撒謊說“不收”。
這時候,家長如果把手機收起來,那么孩子就會充耳不聞,你越說不收,他偏要玩。
這時,最好的方法就是談判,你說:“如果你能把手機收起來,我就把它的插頭拔掉,你覺得這樣好嗎?”
孩子聽到這樣的話,一般會覺得能夠把手機收起來,就不會再和你講一些道理。
比如,“手機玩多了不好,容易近視,你要多看遠處,看多了不對眼睛不好,還有,孩子如果再把手機放到樓下遠處,你是不是很難受?!?/p>
孩子聽了這種“說教式”的教育方式,內心會有疑惑,不知道玩手機對視力不好,跟家長溝通,或者說看手機久了眼睛累。
那么,你應該怎么說?
在這里,我有兩個原則,其一,要真誠地向孩子表示,是個家長的權利,可以把手機沒收,但是要和孩子講道理,可以有條件的買手機,但是不能什么都買,能買多少就買多少,一定要有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