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孩子學習中的壓力與焦慮。
這幾年和從大學畢業過來的朋友有一次聊天,話題便是:高考,如何看待孩子學業上的壓力與焦慮。他說:“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但是家長們普遍有一個誤區,以為孩子的起跑線要在自家的孩子身上才能顯現出來。”
我非常清楚地記得,在我參加工作的第一年,孩子從幼兒園回來的第一天,就跟我說,“我爸我媽的心理壓力非常大。我現在在家休息比較清閑,我說累不累啊,不然你怎么會累呢?”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我這才明白,原來孩子不上學,背后是真實的壓力。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都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要學習的意義何在。
我這么說也是真的,這里并不是說父母有多么高的學歷高低,而是說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體現的能力有多強。
父母給孩子一個很好的原生家庭環境,就能夠讓孩子在學校的時候,可以老師提要求,跟同學有更好的互動,能夠感受到來自老師的愛和溫暖,就能夠避免在學校被孤立,從而在心理上健康地成長。
另外,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有什么樣的舉止,父母都會以身作則,孩子成長為基礎,在潛移默化中去影響孩子。
第二種情況,父母自身就比較有問題,沒有去樹立榜樣,把教育的職責全寄托在孩子身上,而是單純地認為孩子在學校這樣做就好,學校和社會,都是為了學習而努力,結果孩子沒有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也沒有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最終導致孩子愛上學習,成為一名差生,從此自暴自棄。
第三種情況,父母把孩子送到外地補習班,自己不管孩子,放任自流,讓孩子自由發展,助長孩子的虛榮心,導致孩子缺乏自主性,成績不佳甚至一蹶不振。
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對于每一個孩子來說,在學校里學習成績不好,在社會上生存能力差,沒有一技之長,未來只能靠社會來立足,所以,每個孩子的出路都不同,要給孩子自己做主,不要盲目攀比,一定要學會通過努力,讓孩子在社會上能吃得開,能立足。
現在社會上有很多比較成功的人,但是絕大多數都是普通人,因為他們一比較,很多人就認為,有這樣的人是不配當老板的,如果老板能不上班,老板就不會管你,做老板的要有能力,但是你也要有責任心,不僅僅要會賺錢,還要會賺錢。一個孩子如果不努力,不僅僅是成績不好,身體不好,更是精神方面的問題。
教育孩子就像是一個開車,如果都按照考試成績來衡量,孩子的成長就會被戴上“有病”的帽子,以后的事情也是不聽父母的,長大了可能發展得很不健康,這種影響是很難有的。
人都會說話,都是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很難。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很多人根本不懂事,不愿和父母分享自己的想法,尤其是不愿意聽父母說說自己的心里話。
這個時期的孩子,心理是非常矛盾的,他們既想要獨立又想要依賴父母,他們糾結和無助的很大一部分就是父母不能對他們做出適當的幫助。
所以這個時期的孩子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他們渴望獨立,另一方面他又害怕父母的干預和管教,這兩者之間的矛盾很容易讓孩子有一種控制欲,所以就會不斷的和父母唱反調,所以家長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減少和孩子的摩擦,這樣才能營造一個積極樂觀的家庭環境。
這個時期的孩子性格也是比較固執敏感,所以家長一定要多多理解孩子,多多尊重孩子,給孩子自己做主的機會,而不是一味的去替孩子做選擇,因為他們在認知發展過程中有著自己的思想,并且沒有父母的經驗可循。這個時期的孩子有很多的時候可能并不是父母的焦點,只是之前父母給的一些建議讓孩子覺得不公平,不被理解,加之父母也想讓孩子成熟一點,所以有時候就會反對孩子的做法。但是家長如果太過于專制,總是以權威者的姿態來強迫孩子,反而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從而讓孩子的表現變得更加的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