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會突然出現焦慮分離,或突然有不安全感,你會想到“孩子哭了”嗎?
當你突然看到孩子哭,會覺得這孩子是不是出了什么問題,于是開始擔心孩子適應不了幼兒園的生活。
當孩子無法適應新環境,或者沒有辦法交到新朋友,你會覺得“是不是我的孩子我才不管,是不是我教育出了問題”。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這是大多數媽媽的內心所想,關于孩子分離焦慮,我要跟你說兩句話:
首先,孩子總是會有分離焦慮。
有研究發現,孩子大概從3歲開始就會產生分離焦慮,正是因為他們的成長經歷,導致他們對父母的依賴性增加,需要一個過渡期。
這個階段孩子會出現分離焦慮,他們會不想去上學,會產生一定的生理反應,比如說肚子疼,拉肚子,頭疼等等。
這個時候,如果媽媽和爸爸不愿意花時間陪伴孩子,孩子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分離焦慮就會產生。
另外,很多的孩子在幼兒園不愿意與其他小朋友玩耍,總是自己一個人坐在角落里,不愿意跟別的小朋友玩耍,為什么呢?因為孩子缺乏伙伴關系,不懂得如何去交朋友,如何建立友誼。
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孩子和小朋友玩耍呢?
1、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
在幼兒園里,孩子需要跟小朋友接觸,但是卻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很多孩子在課堂上出現這樣的情況。
家長應該做的是,告訴孩子,跟小朋友相處的時候要學會和小朋友友好相處,不要在課堂上大聲喧嘩,以免打擾到其他同學,更不要和老師爭論。
我們也要讓孩子在社交能力方面鍛煉,
比如在和同伴的游戲中,也可以多與人交往,而在學校里,在課堂上,和老師有共同的話題,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孩子們在學校的焦慮。
2、別讓孩子壓力太大
很多家長喜歡將自家孩子與別的孩子做比較,當孩子們的成績不如別人時,家長就會感到焦慮,
從而對孩子提出更高要求,孩子們也會表現出更高的焦慮。
比如說,有的孩子在學習上存在困難,但是其他能力卻很強,這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壓力,最終會讓孩子產生更多的焦慮。
因為焦慮本身帶來的影響是負面的,如果家長不能夠控制焦慮的情緒,不能夠根據孩子的焦慮情緒而對孩子的情緒做出一些控制和引導,那么孩子們的焦慮就會進一步加重,這樣對于孩子們的身心健康成長也是非常不利的。
3、別讓孩子成為焦慮的人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怎么去教育孩子呢?
不要總是對孩子說,
“你看看人家的孩子,每次考試都是前三名,哪像你?”
“你看看你,成績這么差,還整天只知道玩,你看人家誰誰誰,多么優秀,你就不能學學人家…………”
“你看誰誰誰,多么優秀,你怎么就不能學學人家…………”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認為自己就是這樣的,誰都比不過別人,就會形成一種自我懷疑的心理,慢慢的就會產生焦慮感。
孩子的焦慮是可以被及時發現的,家長不要在發現的時候就大發雷霆,也不要一味的打擊孩子,因為這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自卑,他可能會因為你打擊了他的自信,從而變得焦慮,因為你沒有幫助他,他就無法從焦慮中走出來,家長要做的就是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引導孩子更好的去面對問題,讓孩子能夠調整自己的心態,逐步走向正確的方向。
2、多發現孩子的優點
很多孩子之所以會焦慮,是因為他們很難處理好自己的學習壓力,有時候,可能孩子的一些閃光點就會暴露出來,比如說上課的時候,他們害怕自己發言,或者是因為考試的時候,他們害怕自己發言,他們害怕成績不好,所以就會感到很焦慮,這些對于孩子來說都是非常不利的,家長們要想辦法去發現孩子的優點,可以從孩子的一些亮點中去發現孩子的亮點。
3、學習成績并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
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家長們也不要總是想著去責備孩子,而是要鼓勵孩子,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從而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而不是讓孩子覺得自己一無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