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艷這孩子咋不聽話呢?不僅總是聽不進話,而且每天晚上都嚷嚷著要出去玩,一玩就睡,一到大半夜。周末更是全天不睡,早上不叫就不起床。
這樣下去,誰還能出門玩啊,只怕連上學的機會都沒有。羅艷也擔心,那萬一孩子沉迷網絡,該怎么辦?
“現在的孩子對網絡、對手機游戲已經到了著迷的地步。”羅艷告訴記者,有一些孩子,為了打游戲,長時間熬夜,導致遲到、曠課,甚至逃學。有位學生是在初二那年迷上了網絡游戲,家長發現后,沒有不問青紅皂白,上來就是一頓打,結果就是孩子“被迫”關掉了網。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這其實是一種強迫癥,強迫癥沒有想象的那么可怕,只要遵醫囑,不熬夜就可以了。但有的孩子一開始熬夜,那就會晚睡晚起,因為白天上課沒精神,導致錯過了學習的最佳時間。”羅艷認為,學習的最佳時間是指白天,學習的最佳時間是晚上,孩子在清醒的時候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這樣才是學習效率最高的時間。
第四招: 給孩子安排豐富多彩的業余生活
孩子在家學習,沒有了學校的課程表,孩子們就要面對單調乏味的作息時間,如何能讓孩子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呢?
“孩子看電視、玩手機的時候,家長不要一味地讓孩子學習。學習的時候也要給孩子安排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孩子的生活多姿多彩。”羅艷建議,家長應該帶孩子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讓孩子在真實生活中體驗真實的樂趣,從而轉移注意力,緩解上網帶來的焦慮、抑郁情緒。
第四招: 合理宣泄
一旦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如成績下降、不想上學、不愿見人等,家長要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緒,不要總是把孩子盯在自己的對立面,別總是責怪孩子,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處理事情。
李玫瑾說,12歲之前,父母的嘮叨和話語都是黃金,12歲之后,父母的話語就是垃圾。因此,父母應該多和孩子溝通交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給予孩子適當的建議。
只有孩子對父母不再排斥,父母的話語才會被孩子接受,父母的管教才會有效,讓孩子明白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事,讓孩子從心里明白什么是錯,該不該做錯事,學會自我約束。
02 樹立規則意識,培養孩子獨立能力
家長要引導孩子樹立規則意識,在生活中樹立規則意識,從小就要對孩子進行合理的約束,讓孩子懂得如何避免和改正,才是我們家長真正應該做的。
當孩子年齡還小的時候,對于規則的意識非常的模糊,對于外界事物的認知能力不足,那么家長就應該讓孩子懂得,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事情,就要在各個方面都遵循規則,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也要在給孩子培養一個規則意識,而且養成規則意識的時候,孩子才能明白哪些事情是該做的,哪些事情是不該做的。
當孩子懂得規則意識后,他們才能夠按照規則去辦事,才能夠清楚自己的一些行為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才能夠對自己的行為做出正確的判斷。而這一切背后的行為都是有一定的邏輯的,孩子會根據這個邏輯去改變自己的行為。
這個時候家長要做的就是要給孩子灌輸規則意識,讓孩子知道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要讓孩子從小懂得規則意識,如果家長總是打罵孩子,不僅會讓孩子變得沒有規矩,而且還會讓孩子的心更加的生疏,慢慢的也會變得越來越不聽話,不聽家長的話。
二、有規矩才是自由
讓孩子懂得一些規矩的重要性,其實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很多家長并沒有意識到這個重要性,從而導致了很多家長都會認為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就是因為孩子沒有規矩。其實如果真的是因為家長沒有做好規矩,那么孩子不聽話的原因,也正是因為家長沒有做到這些,所以才會讓孩子變得沒有規矩。而其實不然,如果家長能夠對孩子進行一些規矩的教導,那么孩子就會變得更加的懂事。
三、有規矩,才是自由
很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不注重孩子的規矩,或者說只注重孩子的成績,而忽略了對孩子的行為習慣的培養。
這是水淼·WordPress站群文章更新器的試用版本發布的文章,故有此標記(2023-03-31 09:3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