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助的孩子焦慮的家長
在沒有嘗試任何治療方法之前,我曾經的內心總是因為某些不同的認知而擔憂,尤其是在沒有接受教育和輔助手段的情況下,他們更容易為了改變這些情況而四處奔走。我的孩子今天是厭學的,但他又不想上學了,于是又來到了世界第二大問題(厭學)。
前幾天,我去參加一個個案分享。
\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個案當中,青少年(15歲—16歲)是厭學的高發人群。我在為青少年的厭學問題做個案的時候,他們的父母非常痛苦。
父母絕望的原因
在孩子厭學的初期,如果父母對孩子的管教過于嚴格,孩子體驗到的是痛苦,而不是幸福,于是孩子就會有一種“為父母而學習”的消極行為。
他們會逃避現實,到網絡上去尋求快樂。
當孩子厭學之后,即使父母給他們講道理,也沒有太大的作用。
他們會躲進網絡中尋找虛擬世界。
第三個原因:自暴自棄
有個男孩說:“如果在我父母那里,我考不好,他們就會嫌棄我,甚至于打罵我?!?/p>
當男孩說到自己不想學習的時候,他父母的第一反應就是“孩子,你想讓我們怎么樣?”
這時候男孩說:“你要讓我們讀書,讓我們知道我們如何對待父母,如何對待朋友,如何對待老師?!?/p>
當男孩說自己不想學習時,他父母的反應是:
“行,誰都行,你只要好好學習就行,什么都可以不管。”
又或者說,“你這個孩子,怎么這么沒出息!”
經常用打擊性語言來定義孩子,孩子就會漸漸關上心門,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漸漸地變成一個“畏手畏腳”的人。
父母的否定,讓孩子失去了學習的自信
心理學上有個術語,叫做“標簽效應
”。
指出好孩子是如何夸獎,贊揚和鼓勵的作用會使孩子產生一個怎么樣的信念,最終那個信念改變了孩子的行為,從而轉變成一個主動學習的孩子。
被“貼標簽”長大的孩子,自卑心理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父母經常會給孩子的評價是:“你太懶了”、“你總是不認真”,這樣的評價會讓孩子對自己越來越不自信。
當父母總是習慣性地否定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會認為自己真的是這樣的,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笨。
父母的“標簽”會使孩子走向自我否定
1、否定自我
“我就是笨”、“我就是笨蛋”等標簽,都會使孩子陷入“我就是不行”的想法中,孩子對自我否定,不再自信。孩子在家長的不斷否定中會自我否定,變得越來越自卑。
2、影響親子關系
當父母否定孩子的行為時,孩子不僅不會聽父母的教誨,還會認為父母就是利用父母的權威,將父母和批評父母“對”,自我否定。
3、不利于孩子性格形成
“你就是笨”、“你就是懶”、“你就是懶”等詞語帶有明顯的負面暗示,這些詞語像尖刻刀一樣的刻板印象,會令孩子越來越不自信。孩子的人生被父母牢牢地綁住,一旦父母松懈怠,孩子就會成為父母的工具,慢慢變得自卑、抑郁,內心充滿痛苦。
父母的否定孩子,只會讓孩子慢慢失去自我認同感,變得越來越自卑,內心充滿消極。
三、對孩子的行為漠視
在許多父母的心中,孩子就是天生的“笨蛋”,一個眼神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個眼神也沒有引起父母的重視。父母以為這是孩子性格內向,不愿意交流,其實這是父母的自卑心理在作祟。
很多父母對孩子的評價,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于自身的“不自信”,當孩子小時候的一些行為被否定時,會認為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
他們本身也會因此被他人影響,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覺得自己很笨、不可愛,從而變得自卑。
所以,當父母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重視時,孩子就會認為自己被父母否定,從而產生強烈的不自信心,進而導致他們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