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高清,97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аⅴ资源天堂资源库在线,色999日韩自偷自拍美女

女性不想生孩子的原因,它排第一

女性不想生孩子的原因,它排第一

作者 | 天雅

責編 | 陳沉沉

關于女性權益,我們終于看到了一些好消息:

女性不想生孩子的原因,它排第一

殘害婦女兒童等犯罪當判死刑的判死刑△

女性不想生孩子的原因,它排第一

懷孕女子被辭退,上訴公司獲賠△

而在這之前,惡性新聞持續發酵,令人窒息——

婦女被拐賣,淪為生育工具,遭受精神、軀體虐待……

看著一系列觸目驚心的文字、圖片,我的內心五味雜陳。

從中受到殘害的,難道僅僅是女性嗎?

不,遠遠不止。

我敢斷言,

在一個女性不被尊重的社會里,傷害無人能幸免。

這個問題,在一些思想閉塞的地區,尤為重要。

我們來看A女士的故事。

女性不想生孩子的原因,它排第一

被無視的女兒

40歲的A女士,從小命運坎坷。

成長在一個女性嚴重被輕視的地區,在當地觀念里,女娃一文不值。

A一出生,父親就把她賣給一戶人家;3歲時,養父母嫌她吵鬧又送了回來。

當時父母忙著備孕生兒子,對她不理不睬,毫不關心。

A到6歲時,弟弟出生了。

那一刻,A開始真切地體會到,什么叫做「男女有別」。

弟弟只要一哭,大家都會爭先恐后地圍過去;

弟弟有一堆好玩的、好吃的,她什么也沒有。

除此之外,她還要負責給弟弟換、洗尿褲等……

為了回避內心的失落,A常常以學習的名義躲進房間,眼不見為凈。

也因此,她的成績非常好。

而這,也成了她跟弟弟抗衡的唯一資本。

因為當她把第一名的成績單、獎狀拿回家時,媽媽的目光多多少少會從弟弟身上挪開,轉而看她一眼,或給她些許獎勵。

后來,A大學畢業后留校任教,學術貢獻突出,不到7年便被提拔為副院長。

但弟弟卻截然相反,學習成績非常差,連初中都念不下去,只能輟學打工。

重男輕女之下,類似這樣「姐姐強弟弟弱」的真實故事,非常非常多,甚至已經成為了一個固有的關系模型。

也許有人會說,那些像A一樣的女孩,在重男輕女逆境之下,還能頑強茁壯地成長,應該很了不起吧!

但遺憾的是,這并不是A人生的全貌。

30歲時,她生下兒子。

令她崩潰的是,作為一名母親,她沒有母乳。

與此同時,兒子也不親她,別人抱都好好的,一到她懷里就鬧個不停。

加上產后抑郁影響,A常常不自覺冒出一些可怕的念頭——想抱著兒子從陽臺一躍而下。

經朋友建議,她來到心理醫院尋求幫助。

女性不想生孩子的原因,它排第一

女性不想生孩子的原因,它排第一

愛不了孩子的母親

面對心理醫生,A憤怒地控訴兒子:

孕期被他在肚子里折騰得死去活來;

好不容易生出來,又不認我這個媽;

我真后悔生下他,早知道流產算了!

當時,醫生問了她一句:

“你愛你的兒子嗎?”

她愣了一下,馬上回答說:

“他天天折磨我,憑什么要我愛他?”

很多母親面對孩子,都會有一種本能的、無條件的愛,會涵容孩子的哭鬧與攻擊。

但A面對兒子,似乎只有嫌棄、憤怒與憎恨。

她不想成為母親,也不愛自己的孩子。

這種現象,就是典型的 母性功能缺失

在一些童年缺愛的女性身上,尤為常見。

英國心理學家溫尼科特,一生跟蹤研究過6萬對母嬰關系。

他說:

“足夠好的媽媽,在嬰兒初期,有一種特質叫「原始母愛貫注」。”

有這種特質的母親,會對孩子的需求非常敏感,仿佛有心靈感應一般,能直接感受到孩子的感受,并及時回應孩子。

“我看見你了,這個世界歡迎你。”

對嬰兒而言,在一次次被看見、被回應的過程中,Ta會不斷感知到媽媽的愛,并將它帶入心中,獲得被滿足感,甚至是存在感。

于是,在「被愛」中,Ta也學會了「愛人」。

相反,如果嬰兒的感受沒有被看見,得不到回應,Ta就感受不到存在感。

這時,Ta就會徹底陷入恐慌,拼命尋找母親的目光,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A就是如此。

由于是女娃,她一出生就備受忽視、嫌棄。

弟弟一出生就可以獲得的關注,她卻需要拼盡全力“打敗”弟弟,才能分到小小的一杯羹。

從而也就理解了:為什么A身上的母性功能會缺失。

因為:

從未獲得過「原始母愛貫注」的她,

在心理上更像是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而不是一名成熟的母親。

女性不想生孩子的原因,它排第一

女性不想生孩子的原因,它排第一

圍繞男性發展“假自我”

A的經歷,像一面被放大的鏡子,映照著許多女性成長的影子。

我們也許沒有這么悲慘的童年,但多半有過類似的情感體驗:

因為是女性,經常被外界有意無意地忽視、貶低,甚至剝削。

比如在成長中遭受到的區別對待——

哥哥弟弟總能獲得更多的關注,擁有更多的特權。

亦或在職場中遭受的不公待遇——

因為你可能要生小孩休產假,所以把機會給男性。

除此以外,還有各種以“關心”為名的隱形攻擊:

別太拼命了,你終究比不過男人;

一把年紀還不結婚,小心沒人要;

離婚對男人沒什么,你就掉價了……

類似上述的種種現象,都給女性傳達一種感覺:

你的女性身份不如男性。

為了在這般艱難處境中生存,女性往往會通過2個路徑發展自己。

其一:超越男性。

她們堅強果敢地追求成功,最終成為了學院女博士或職場花木蘭,給父母帶來驕傲和自豪的資本。

“看,我們家女兒比你們家兒子強!”

其二:討好男性。

她們按照男性喜歡的樣子去塑造自己的外貌和性格,會撒嬌發嗲。

她們不期待事業有成,卻期待著早日嫁個好夫婿,飛上枝頭變鳳凰。

悲哀的是,這2種路徑,均與一個人正常的心智化發展背道而馳。

心智化是指:以“我”為中心,去感受、去觀察、去反饋,助“我”成長。

如果一個女性,始終圍繞著「男性」去競爭、去討好,才能獲得價值感和存在感。

那么可以說,這個女性她本身并沒有自我價值。

在這樣氛圍下成長起來的女性,多半是一個「假性自體」——

表面上應有盡有,風光無限,但內在卻極度匱乏,孱弱無力。

因為:

她天然的女性身份,始終不被看見,不被認可;

她內心的自我部分,始終不被滋養,無法成長。

女性不想生孩子的原因,它排第一

女性不想生孩子的原因,它排第一

代代相傳的匱乏

當然,「假性自體」也有功能,它能幫助女性更好地適應社會。

然而就像前面所說的,假性自體之下的女性,內在自我從未獲得滋養,依然停留在嬰兒時期。

也由此,真正成為母親后,她們常常會不自覺地走向2個極端。

其一:循環傷害。

即:將自己從小不被愛的經歷,原封不動地復制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就像A一樣。

她出生的時候,從未獲得來自父母的關注,體驗不到愛的聯結。

當她的孩子出生,同樣感受不到來自媽媽的愛。

在這個過程中,A不自覺地傷害著孩子,孩子也不自覺地重復著媽媽當初的命運。

親子關系陷入惡性循環。

其二:過度補償。

即:將自己從小到大的種種缺失,加倍地補償給自己的孩子。

一個從小吃不飽穿不暖的母親A,拼命把食物塞進孩子嘴里;

一個從小喪失讀書機會的母親B,拼命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

一個從小缺乏陪伴的母親C,天天跟著孩子,一刻也離不開……

她們形態萬千,方式各異。

但無一例外的,她們都是在利用孩子去填補自己內在的匱乏。

無形中,就會削弱孩子的自主性,剝奪孩子獨立成長的意愿。

逐漸地,孩子便成了一個“工具”,不再是一個人。

由此可見,

在一個女性被嚴重輕視的家庭里,

母親很難為孩子釋放母愛,而女孩也很難獲得充足的母愛;

當女孩長大成為母親后,同樣很難為自己的孩子釋放母愛。

從而造就一代又一代女性的「母愛匱乏」,形成代代相傳的「惡性循環」。

這個過程,殘害的不僅僅是女孩,也包括男孩。

因為一個內在匱乏的母親面對兒子,

無論是像A那樣,通過「競爭」制造循環傷害,

還是像A母親那樣,通過「討好」去過度補償,

本質上都不是愛,而是傷害,都會阻礙兒子成長。

所以說,

在一個女性得不到尊重的社會里,傷害無人能幸免。

女性不想生孩子的原因,它排第一

寫在最后

回顧我們社會,近幾代女性的歷史:

我們的祖母,大多是從封建、戰亂時代走過來的;

我們的母親,大多是在饑荒、計劃生育中存活下來的;

甚至時至今日,在某些地區,女性仍被視為“一文不值”……

如果拋開歷史背景去一味指責這些可憐的母親,這對她們是不公平的。

因為關于女性的身份認同,關于女性的存在價值,

她們的環境,她們的母輩,著實沒能給予她們足夠的接納與肯定。

從這個維度來講,她們既是時代的「幸存者」,也是時代的「受害者」。

回到當下女性地位急劇動蕩的時代。

我能看到先輩們的憂傷、苦難和匱乏的眼睛,我也能看到她們的執著、堅強以及對未來的希望。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看見」,我們才能走到今天。

如此的旅行是痛苦的。

它需要一代代女性不斷去回顧過去的創傷,不斷去直面內在的匱乏,從而一點點地修復自我,走向成長。

面對她們的匱乏,我們唯一能做的,不是責備,也不是教化,而是:

從最基本處著手,幫助她們找回作為人的尊嚴。

一個女人要有自信,首先要接納自己本來的性別特征:

首先她是一個人,其次她是一名女性。

因為這個身份,她已經遭受了太多太多的忽視、貶低,甚至剝削。

所以,請給她一個溫和的擁抱:

“這不是你的錯,你無需為此感到羞愧。”

一個被尊重的女性,她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做選擇:

她可以選擇追求卓越,但不是為了擊敗男性;

她可以選擇柔情似水,但不是為了討好男性;

她可以選擇結婚,或不結婚,也可以選擇生孩子,或不生孩子……

因為這是她生而為人,最基本的權利。

所以,請堅定且溫和地告訴她:

“大膽做自己,我支持你。”

身為當代的女性,她們是特殊的一代,是背負沉重的一代,也是充滿希望的一代。

所以,請給予她們足夠的支持、鼓勵、尊重與涵容。

女性的成長之路,它無法一蹴而就,但它從未停止。

最后,我想對千千萬萬的女性說一句:

請別害怕,繼續向前走。

我們一直在路上,我們一起在路上。【END】

作者:天雅,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學專業,綿羊傾訴APP傾訴師;責編:陳沉沉。

本文原創首發公眾號:武志紅(ID:wzhxlx)

文章部分觀點參考:童俊《中國文化中的女性身份認同》;李孟潮《重男輕女與齊物論》。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2年4月30日 上午1:59
下一篇 2022年4月30日 上午2:15

相關推薦

  • 小時候不上學長大工地打工小視頻

    小時候不上學,長大工地打工小視頻,本文將探討這個話題。 在我們的歷史上,有很多例子表明,不上學的人最終能夠成為成功的職業人士。有些人選擇不上學,因為他們認為他們不需要學習,而有些人…

    心理健康 2024年4月11日
  • 小產權房影響小孩上學不

    小產權房影響小孩上學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房價不斷攀升,許多人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教育資源,不得不購買小產權房。然而,小產權房的問題也逐漸被人們所關注。 小產權房是指在…

    心理健康 2024年4月17日
  • 青少年男孩子的心理

    青少年男孩子的心理,正在向成熟化的發展階段,他們的心理往往呈現出這個階段“成人化”的狀態。青春期的少年,希望從父母、老師和同學的尊重理解、信任、支持、理解中解放出來,追求自我獨立,…

    心理健康 2023年3月24日
  • 家長寫給十歲孩子的一封信

    親愛的孩子, 十歲這一年對你來說很重要,你將成為一個小學生,開始接受更多的教育和指導。在這個特殊的年齡,你已經開始逐漸成熟和獨立思考,我相信你一定會有很多新的感受和想法。 點咨詢免…

    心理健康 2023年10月25日
  • 武城青少年心理咨詢報名

    武城青少年心理咨詢報名熱線:88060162 (一)疫情期間,許多青少年因為心理健康問題受挫,到心理咨詢中心求診,約80%的青少年“離家出走”。(記者 張敏)孩子們心理健康問題日益…

    心理健康 2023年3月14日
  • 生孩子心理健康教育

    生孩子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們選擇水中分娩或遠程分娩等方式來迎接新生命的到來。然而,在迎接新生命的同時也面臨著一系列的心理挑戰。因此,生孩子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 2023年12月27日
  • 孩子熬夜背書取得好成績

    孩子熬夜背書取得好成績,是一個令人鼓舞的故事,但也需要我們警惕。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孩子們的學習時間變得越來越緊張。許多孩子不得不熬夜來背誦大量的知識,以取得好成績。這種行為雖…

    心理健康 2024年9月8日
  • 多動的孩子長大了會抑郁

    多動的孩子長大了會抑郁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會看到一些孩子比較活躍,喜歡跑來跑去,經常表現出多動的行為。這些孩子通常被認為是“好動”的,但是事實上,過度的好動并不一定意味著…

    心理健康 2023年7月5日
  • 研究生心理健康_

    研究生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副主任、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羅新認為,最好的教育就是讓孩子們成為他們自己,成為他們自己,成為他們自己。 他建議,做父母的切記,不要為了自己的面子,忽略了孩子。然…

    心理健康 2023年2月8日
  • 對孩子心理健康的感受

    對孩子心理健康的感受 作為父母,我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長。然而,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挑戰和困難,這些挑戰和困難可能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對對孩…

    心理健康 2023年8月16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定县| 科尔| 格尔木市| 丰原市| 宜川县| 辛集市| 邳州市| 和田市| 桃江县| 商河县| 新昌县| 永宁县| 武夷山市| 满洲里市| 唐山市| 沈丘县| 吉林市| 金川县| 阳高县| 崇州市| 永胜县| 普兰店市| 明水县| 湛江市| 察哈| 雅江县| 北碚区| 山阳县| 酉阳| 河池市| 万源市| 崇州市| 郯城县| 竹溪县| 晋江市| 普陀区| 宣汉县| 栾城县| 武城县| 瑞丽市| 沂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