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是不聽話怎么教育才好?其實不聽話有沒有可能是家長過于主觀,過于主觀,沒有具體的去分析孩子的內(nèi)心想法。就比如說,在外面不聽話,只是為了想要一個東西,而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如果家長們能夠了解孩子們?yōu)槭裁床宦犜挼脑?那么孩子就能夠變得聽話。就比如說,在學(xué)校里不聽話,那么老師就應(yīng)該找到自己的原因。
“孩子不聽話,應(yīng)該怎么教育”,有的家長就會對自己的孩子說:“你要是不聽話,我就把你送回老家,讓你奶奶或者姥姥來管你,不然就打你。”
點咨詢免費領(lǐng)取《左養(yǎng)右學(xué)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xué)提學(xué)習(xí)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家長們這樣說,并不會把聽話的孩子變成真的問題。只是孩子會覺得自己不被重視,不被愛,從而出現(xiàn)強烈的自我懷疑。而這種現(xiàn)象是由于家長們沒有把孩子當做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并且經(jīng)常以命令的方式教育他。
家長們也經(jīng)常會說,“不聽話,就打”,“不聽話,就踢”。
其實,孩子的問題,基本上是家長造成的。我們應(yīng)該怎么做,才能扭轉(zhuǎn)這種局面呢?
家長們可以嘗試著把孩子當做是自己的一面鏡子,去看他們平時表現(xiàn)出來的問題。只有真正的溝通,才能真正地了解孩子,才能做到知己知彼。
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孩子的問題,不是簡單粗暴地讓他們馬上改掉,而是在深入了解背后的原因后,家長可以向?qū)Ψ搅私飧钊肓私?這樣更容易找到問題的根源。
有時家長會覺得孩子“屢教不改”,其實是因為孩子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出在哪里,更不會明白什么叫做“自我反思”,只能說:“孩子畢竟還小,你需要我”。
對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逼他聽話,而是把他當成一個獨立的人來對待,給他足夠的尊重和信任,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父母的“權(quán)威感”,說到底是在提升孩子的安全感
有些父母會覺得這種教育方法是“對孩子好”,但其實卻可能對孩子傷害更深。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有哪些父母,讓孩子痛哭成了白眼狼,一次哭了一次,兩次還是三次,直到最后沒有聲音,哭得撕心裂肺,惹得父母都不知道孩子是在哪里受了委屈。”
很多父母覺得,這種教育方式孩子肯定會好,殊不知,孩子的性格遠比你想象中的要更加脆弱。
孩子的脆弱是一種無形的傷害
《少年說》里,有一個孩子叫葉子健。
葉子健就因為學(xué)習(xí)的問題和父母產(chǎn)生了爭吵,他懷疑父母不愛他,所以選擇了離家出走。
其實他的父母經(jīng)常吵架,他看到的都是父母的問題,他感受不到父母的愛,感受不到父母的關(guān)懷,所以他很容易想到,有些東西去了解,去吸收,有些東西去掉,而另外一些東西卻容不下,那些東西就會留給他,他就會覺得這個東西不能進去。
心理咨詢師的引導(dǎo)
“就像我們每個人的身體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官感受,都有自己的想法。”
孩子的感受是真實的,是被尊重的,父母要真心實意地尊重孩子,并且引導(dǎo)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并且提出一些孩子能夠認同的合理的建議。
可以這樣跟孩子說:“我知道你很生氣,等你冷靜下來我們再談好嗎?”
3) 孩子不喜歡某個老師,他會回避與老師接觸
孩子在上課的時候是否會注意力不集中,是否會跟老師產(chǎn)生眼神接觸,比如孩子總是看著老師,因為孩子覺得老師會讓他注意力不集中。
但是,孩子如果真的因為不喜歡某個老師,而拒絕他的課,那就說明他的老師沒有想要好好對待這個孩子,更多的時候,孩子會產(chǎn)生厭學(xué)情緒。
所以,當你發(fā)現(xiàn)孩子有這樣的情況出現(xiàn)的時候,就要及時跟老師溝通,而不是去逃避這個問題。
只有在家長與老師溝通的時候,才能夠準確了解孩子不喜歡老師的原因,才能夠?qū)ΠY下藥,跟老師盡可能的做到“有效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