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有想打死他的想法,而且是爸媽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這個時候,是孩子想要讓父母離婚,不想讓父母住在一起。所以說,家長想要孩子成才,不是想讓他啃老,而是想要培養(yǎng)出一個感恩的孩子,為了他好,在他以后面對困難的時候,能夠承受的起,或者是不被身邊的人欺負也是一種生存技能。
以前看到過這樣一個新聞,是一個母親給孩子做主編主頁的變形金剛,孩子當時被撕掉了,母親很憤怒,和孩子一起對著兒子說,“你要不像你爸一樣,就留在這個地方死,我沒有辦法管你”。兒子很憤怒,他的行為是用一種逃避這個世界的方式,他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他想給媽媽說,媽媽也不愿意,但是媽媽認為自己不會說你,最后只能放棄,一定要堅持自己,后來孩子在學校里受不了欺負了,他沒有辦法了,就得不到爸爸的支持了,于是他就逃走了,媽媽都很傷心,都想不到孩子會自殺,當然,這個媽媽說這不是開玩笑的,她是在孩子受傷害的時候抱著孩子安慰孩子,所以她很真誠地對孩子說,“孩子,媽媽不怪你,我們家你就是普通的,你很聰明,只是這件事做錯了,媽媽也覺得很傷心。”
2.接納孩子的情緒,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很難過”
點咨詢免費領(lǐng)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說完孩子就哭了,其實孩子有可能在告訴大人:“我這個時候特別難過,你就給我一個擁抱”。
當孩子不開心的時候,他們往往是在表示自己的情緒被理解了,被接納了,他們才會感覺到自己被理解了。而父母的理解和認可,會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會讓他們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
3.不要把工作和夫妻關(guān)系放在孩子的對立面
家庭中的溝通模式,對每個人的影響是不一樣的。父母應該和孩子溝通交流,告訴他們一些家庭的事情,讓他們學會承擔責任,而不是把責任變成指責。
這樣的溝通模式,孩子很難接受,也不愿意配合,只會讓親子關(guān)系變得越來越糟糕。
4.告訴孩子“我們?yōu)榱四愫煤蒙?都會努力工作,等你長大了,無論什么時候,都會用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去面對生活”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工作壓力非常大,生活壓力非常大,那我們是什么心情呢?
很多人首先會選擇的,是逃避。
曾經(jīng)看過一個視頻,一名男生在教室里不斷地抽打著自己的手臂。但是當他瘋狂地用力抽搐,嘴里還在喊著“我不想活了”。他的父母卻覺得這是孩子在無理取鬧。
這種恐懼和無奈,會讓他感覺到刺,會讓他做出極端的行為。
正如教育專家孫儷在《陪孩子走過初中三年》中寫的:
我們都知道,初中的學習任務是很重,很辛苦,但是,身為父母我們卻認為,這是最簡單的,最簡單的一種。這在很多家長看來,是不必要的。
但是對于孩子來說,能做的事情可就不多了,更別提了。
孩子因為心智尚未成熟,無法對他們做出合理的判斷,往往會覺得父母的做法是錯誤的,而做出這樣的行為,恰恰是需要我們?nèi)グ荨?/p>
這樣的理解,便是打通了孩子的心結(jié),父母如果能對孩子的成長過程給予足夠的理解,就能讓孩子獲得更好的成長。
那么,如何做到對孩子“適當”地“放手”呢?
1) 學會與孩子共情
不懂得如何去和孩子共情,父母往往在孩子表現(xiàn)不如意時,就開始指責孩子,說孩子是廢物。
如果父母換個角度,從理解孩子的角度出發(fā),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孩子的想法,體會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因為一件事而生氣的時候,我們可以說:“媽媽看到你生氣了,你很生氣,可以告訴我到底是怎么回事嗎?”
因為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他的表達能力和思維容易被大人的“略過高”簡單粗暴壓制,因此,孩子只能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宣泄情緒,只有父母愿意去理解他,幫助他,他才會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從而逐步恢復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