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課不聽話撿垃圾管事么?
老師讓孩子去撿垃圾,孩子卻是趴在地上,老師看見他便對他說,從現在開始撿,多么省心!
這種在大人看來很習以為常的事情,對于孩子來說卻是一件難事。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學生喜歡撿垃圾的現象已經普遍存在,但是我們卻總是拒絕孩子撿垃圾。
我們寧愿相信,也不愿聽他們的話。
為什么呢?
因為他們認為,他們沒有價值,他們不知道自己是個廢人,這種想法已經沒有任何意義。
就像前段時間發生的這起悲劇:
沈陽的9歲男孩和同學外出玩耍,撿到了2個不雅的塑料瓶,他想買一個價值不菲的瓶子,可同學卻不愿意讓他買。
最后男孩就和媽媽吵了起來,媽媽就帶著他在小區里逛了一圈,但是孩子卻不愿意回家,媽媽也很苦惱,不知道孩子怎么了。
后來,媽媽就帶孩子去看了心理醫生,醫生說孩子有心理問題,開了藥,但孩子吃完后就不愿意回去了。
醫生讓媽媽在家里休息,但是孩子的媽媽卻說,孩子只要回到家里就愿意回去上學,還愿意和媽媽交流,因為在家里太無聊了,所以不愿意回去了。
這個時候,孩子的媽媽就帶著他一趟回了家,去了孩子的初中,在孩子的內心世界里有一個非常渴望的地方,就是那個地方,就是那個可以回去上學,并且能一直住在家的地方。
為什么會這樣呢?
因為他在那個地方他被壓抑了太久,他很需要這種虛假的關系,回去能夠和媽媽溝通,可以和自己說說,有些話自己從來不想說,而咨詢師可以理解他,但是他需要心理咨詢師的幫助。
因為他在那個地方他并不痛苦,只是他需要時間和空間,所以他需要一個可以療愈自己的空間。
所以咨詢師給他做了這樣一個練習,當他把他的感受讀出來之后,然后自己在那里待著,當他把感受讀出來之后,他就會感到非常輕松。
他的焦慮的一個方法就是,讓他看到這些焦慮背后的一個東西。
那些焦慮,代表著他對未來的一種擔心,而焦慮,代表著他對未來對自己的不滿意。
那些焦慮的背后,其實都隱藏著一些什么?
第一點就是不接納孩子的情緒。
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點,不接納孩子的情緒是很難的,所以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納孩子的情緒。
孩子焦慮的時候,我們就要做到不對孩子的情緒進行判斷,不對孩子的情緒進行評判,我們要做的是引導孩子說出來,或者是讓他自己去找,
如果他表達的不清楚,我們也可以先不搭理他,然后等到他自己說出來,我們再給他們一些提示。
這樣,我們不僅能夠及時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還能夠讓孩子的焦慮水平慢慢下降,更加愿意敞開心扉。
第二點就是要多帶孩子出去走走,讓孩子擁有更多的見識,讓孩子擁有一個更加積極樂觀、快樂的心態,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感受到生活是有意義的,而且還能夠讓孩子逐漸的變得更加自信。
但是我們作為家長的一定要明白,生活中有太多的東西是需要自己去感知的,我們要學會引導孩子去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引導孩子去發現自己的成就感,所以我們要盡可能的為孩子創造更多的機會,讓他們去發現自己的興趣,而不是去指責孩子的興趣愛好,甚至是去否定他們所取得的成績。
要讓孩子明白沒有一個人是每次都會成功的,遇到失敗是正常現象,正確的去面對才是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只是在埋怨孩子的興趣愛好或者說是家長這種所謂的焦慮情緒。我們要告訴孩子要樹立自己的目標,同時也要讓孩子知道父母要想要孩子樹立一個更好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