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打背可以嗎?
很多家長會這樣糾結:我們有沒有給孩子過重的懲罰呢?還有,有沒有考慮過其他更合理的懲罰方式?
我們先來看看一些例子。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咱們來看看A、B家庭
A:
孩子有一次沒打,但是我們看到了玩具又沒買,又在那里哭鬧了好幾天。孩子也挺煩人的,我們也很不理解,但又不知道該怎么辦。
《不可思議的媽媽2》有一期給我很大的啟發。
Jodie和女兒去了美術館,她想買玩具。可是當她看到旁邊的桌子又有好多玩具時,馬上又想要去拿,這時她就開始猶豫:如果沒有A,我的玩具是不是很貴。
在這之后,她經常感到沮喪,并且很難走出家門,直到崩潰,她發現自己被鎖在了屋子里。當她大聲哭著向媽媽求助時,媽媽的回應是:“你怎么回事?發生什么事情了?”
Jodie說:“沒有什么大事!”
“你這么說,我很難過。”
在和Jodie說這件事情之后,他開始瘋狂的強調整個事件本身。
作為父母,我們沒有足夠的閱歷,很多時候并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我們自己的思想被限制了,或者是自己本身的想法被壓制住了。
所以孩子的成長就注定了對父母充滿憎惡的,很多時候,孩子的情緒、想法都非常強烈,只是因為受到了自己的思想的局限,與父母的想法不同,所以他們想要反抗,想要用自己的方式去“實現自己的愿望”。
而當我們以這種方式告訴孩子的時候,很容易讓孩子覺得我們是在默認了自己的想法,并沒有站在他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只會讓孩子和父母越來越疏遠。
2.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會反叛,就是因為他們自身的社交能力比較薄弱,往往會被很多的人拒絕。
所以當孩子長期在這種“絕對化思維”的環境中長大的話,勢必會讓他們難以在人群中脫穎而出,讓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變得很差,最后很容易誤入歧途。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不信任”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自信,甚至會覺得自己不夠優秀,甚至會自卑。
父母總是對孩子的成長抱有“不信任”的態度,會讓孩子逐漸喪失自信心,變得更加自卑。
這樣的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很難與別人建立信任關系,也會在生活中會缺乏自信,認為自己是不值得被別人信任的。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能總是抱著“相信”的態度,一定要培養孩子的自信。
比如可以經常對孩子說:“媽媽相信你能做好的,不要害怕,你肯定能行,媽媽相信你能做好。”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不要對孩子說:“你看,媽媽就在這里。”
這樣的話,會讓孩子很難受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圖片來源于網絡
讓孩子多結交朋友
孩子在進入幼兒園后,家長應該培養孩子一些和別人一起玩耍的好習慣,這樣才能更好地融入集體,在與小朋友的交往中也會變得更加大方自信。
1.讓孩子多與同齡人接觸
可以多讓孩子與同齡人玩耍,只有這樣,孩子在與小朋友接觸的過程中,才會有自信心,才能更好地與人相處。
而且孩子在與其他小朋友玩耍的過程中,也會慢慢地認識到與同齡人之間相處是需要講究方式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與孩子交朋友。
1.家長要有意識地讓孩子認識更多的同齡人
家長應該盡可能地讓孩子接觸到其他人,讓孩子多接觸到集體,可以讓孩子認識到自己與其他小朋友之間的差別,當別的小朋友們可以隨意地與他玩耍時,孩子有機會去認識其他孩子,這樣孩子在與其他小朋友的接觸中也能體會到別人身上的優點,并且知道如何與其他小朋友相處。
2.不要怕孩子摔倒
家長在孩子摔倒后,第一時間先給孩子拿毛巾或者是抱孩子去安慰,告訴孩子摔倒的感覺很不好,并且安慰孩子不要怕,有爸爸媽媽保護你,這樣孩子在下次摔倒時,也會有父母扶著孩子并且安慰他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