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孩子分離焦慮的故事
小寶已經上幼兒園了,一上幼兒園,就開始哭,白天無精打采,也不肯進食,晚上入睡后,半夜就會哭醒,趴在爸爸的懷里哭,對著媽媽哭。
從以前的我,“媽媽,別哭了,媽媽抱你”,到現在的我,已經開始自救。
\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我自認為是一個多么幸福的媽媽,因為她給了孩子一個很自由的空間,讓他長大以后去發現不一樣的自己,喜歡去探索和嘗試,更重要的是,她覺得,媽媽以前的日子好像沒有那么美好,很苦惱。
每當我情緒不好時,我就會哭,說了很多委屈和憤怒,可是現在想想,我覺得沒有人在乎我是怎么樣的,我的爸爸每天都在我身邊,我看到了我的爸爸,是我最珍貴的東西,他像爸爸一樣,對我那么好,我感覺不到,我不知道自己是應該被愛的,我總是被不公平對待著,我感覺到被爸爸對待著,我感覺到沒有被尊重,我感覺到失望。
我現在可能沒有那么優秀了,可能也不知道自己該怎么辦了,我該怎么辦?
我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我感覺到自己很無助,我不知道怎么改變自己,我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我一整天都在想這件事情。我嘗試了很多的辦法,我也知道了要去了解自己,我需要愛我的爸爸,需要他的陪伴,我需要他的關注。
我害怕我要被爸爸牽著,爸爸會失蹤,我害怕我會被拋棄,我嘗試了很多方法,只是我沒有用對方向,我要用我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證明我的存在,用我自己的方式去證明我的力量。
可是后來我發現自己連我自己也打敗不了,我每次的對抗都變成了一次次對抗,一次次失敗,一次次失敗,一次次失望,一次次流血,一次次流血,一次次自愈,直至生命終結。
后來我看了一部電影《傷仲永》,里面有一段描寫他家庭的描述,孩子十歲,媽媽帶他在風雪下去放風箏,因為風雪被大風吹斷了,他害怕了,再也不敢使勁兒抓風箏,結果因為風箏的線被剪斷了。孩子被風箏的尾巴纏住了,被壓住了,再也不敢使勁兒了。
孩子的問題,在大人眼里根本不值一提,但在孩子眼里,卻是天大的問題。家長要善于捕捉孩子的問題,找到孩子不愿意交流的原因,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3、不理解孩子的感受
許多家長不知道孩子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緒,孩子不愿意和自己溝通,其實是因為家長不理解自己。孩子沒有從內心接受到父母的想法,不理解父母為什么要這樣做,所以才會有不聽話的行為。其實,有時候孩子不聽話是有原因的,比如說孩子不理解大人的意思,他不明白他到底在想什么,他只是覺得他得不到家長的理解,然后就會產生強烈的情緒。因此家長要懂得理解孩子,要懂得傾聽孩子,學會感同身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也許能夠化解孩子的“反抗”心理。
4、不容易被孩子激怒
家長不能總是簡單粗暴的去管教孩子,也許在孩子出現叛逆期的時候,他們會出現一些行為,如果不能夠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有時候會因為一點小事而爆發,這個時候就要給予正確的引導。比如說孩子經常會無緣無故的和父母吵架,這時候家長就要多注意了,如果他們在情緒激動的時候,或是身邊有其他人在這個時候,他們一定是不愿意和家長進行溝通的,家長就要及時的去給孩子道歉,讓孩子明白這一點。
讓孩子知道情緒是不能被忽略的,家長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而不是通過大喊大叫或者是打罵孩子來解決問題,如果孩子犯錯了,家長就要及時的去糾正,如果孩子不聽爸爸的話,那么就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的成長,所以說爸爸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注意,不能使用暴力。
2、讓孩子學會感恩
現在的父母很多都比較寵溺孩子,什么都不讓孩子做,在家里他想要什么,家長都會去滿足孩子,現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還要照顧好孩子,就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嬌生慣養,所以這就要求父母要讓孩子學會感恩,能夠明白自己的付出,這樣能夠讓孩子從小就懂得孝順父母,培養孩子有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