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話的孩子的外貌特點往往是這樣的:不肯按時睡覺,對于爸爸媽媽的要求會磨磨蹭蹭,甚至直接頂撞。有的孩子很乖巧,說起話來更有條理,但是有些時候他們的行為卻有點不一樣。
什么是“不聽話”?
孩子有自己的一套行為準則,雖然不是什么大道理,但是就是很調皮,如果家長加以引導,反而可以用這些方式來教育孩子。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不聽話的孩子一般會有哪些行為?
不肯睡覺、早上起不來
不好好吃飯
很多孩子在八九歲之后,已經養成了壞習慣,再去要求,就會變得比較困難。有的孩子在生活中比較容易滿足,而有的孩子一旦提出要求,就會遭到拒絕。
孩子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所以干脆就不做了,而且這種習慣會一直保持到成年之后,他依然不會自己做。很多父母可能就會覺得孩子怎么突然變得不聽話了呢?其實這也是孩子到了執拗敏感期。
很多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相處的時候總是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動不動就會不開心,發脾氣,拒絕別人的要求。這時候家長應該怎么辦呢?
我們不妨給孩子多一些選擇,讓他自己去選擇,然后再進行鼓勵。比如,孩子今天想穿紅色的鞋子,有的家長就說,你這個不行,你這個穿白的鞋子,這個不好看,你穿這個顏色的鞋子,你這個紅色的鞋子,你這個紅色的鞋子,你這個星期六(星期天)你準備怎么樣?
孩子可能就會問你,那你個星期六,禮拜六和星期天你準備干什么呢?
當然是我的小朋友,他還特別希望媽媽和他一起玩,媽媽和他一起玩,然后我們就說,周末我們去了游樂場,讓他選擇其中一個喜歡的項目,除了你選的,其他的都不選,但是他很興奮,然后媽媽在那商量了一會,我就跟他說,這個也很棒,媽媽都選一個,然后回家。
當我們這樣跟孩子說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跟孩子去討論,然后我們希望他怎么樣。這樣孩子就會感覺很開心。
然后呢,我們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導到其他的項目,例如我們說我要去玩滑滑梯,然后呢就跟孩子說我們兩個人可以去滑滑滑滑梯,可以去找一些東西,你看有沒有一樣的東西,要不要借給他,他想了一下,就把他的手放到了滑梯的引擎蓋上面,拉著他的手說,我不要去玩滑梯,我不要去,他不去,我說那我們就不要玩滑梯了,他不想跟著我們,就把他的手放在滑梯的引擎蓋上面,他一下就把手放到滑梯上面,那個滑滑梯頂端滑到下面去了。
我拿起他的手說,我們把那個滑梯踩上去吧,他就說,我不要踩上去,我去騎它的那個滑梯,我去踩那個滑梯,他還笑著。他媽媽跟我說,一定要把那個滑梯中間找一個固定的地方,他說,這個地方可能有生命危險,我們在這里,他就爬上去了,他的媽媽說,媽媽肯定是看到了,我們兩個的事情在這里就做了一個比較好的處理,我們就把那個滑梯中間選一個固定的地方,那個位置旁邊的有安全帶,有保護措施,我們就把安全帶綁上,然后就沒有然后就摔下來了。
我跟他媽媽說,這是個關鍵時期,你如果不知道怎么跟他溝通,他也不會跟你說他的事情。他跟你說了很多,但是你是怎么跟他溝通的,你都沒有用正確的方式去溝通,你就錯過了讓孩子知道怎么溝通的機會,所以當你能夠用正確的方式去跟他溝通的時候,你的孩子會跟你很親密,很崇拜你,他說的話你就會跟他說。
所以,這里我說的溝通,不是指我們要跟孩子溝通什么,而是溝通的目的,是達到什么目的。
溝通,跟孩子溝通的目的,就是說我們要理解孩子,也要讓孩子愿意跟我們溝通。如果說,和孩子溝通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說我理解你,我接受你,如果說你不愿意跟我溝通,你就不愿意和我溝通,而是想通過溝通表達出我對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