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焦慮其實是矯情怎么教育孩子?
從寶寶來到這個世界開始,一個人的童年,以及生命的開始,就成為了一個難以實現(xiàn)的問題,“對孩子過于嚴厲”這種過分的保護反而讓孩子難以從我們身上得到面對的勇氣,這是因為我們的孩子們會有強烈的社會焦慮,孩子的年紀在不斷的成長變化,很容易讓他們產(chǎn)生焦慮感。
比如說,在我們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下,是很容易讓孩子感到焦慮的,而如果孩子過分在乎別人的看法,而過分關注自己的外貌和穿著打扮,又或許對孩子們的成長有一定的不利影響。
\
以上五點是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jīng)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所以,家長們,請不要過于焦慮,孩子是我們自己的,如果在你的生活里出現(xiàn)了以下這5種情況,一定要警惕起來。
(1)動不動就哭
有的孩子性格比較敏感,遇到事情時總是哭,或者沒有興趣,這個時候,作為家長的你該怎么辦呢?你是否會覺得,哭代表著軟弱,
不妥協(xié),是一種禮貌,甚至是一種智慧呢?
殊不知,這些話對孩子的傷害比你說無數(shù)次都嚴重,他們會覺得自己沒有被尊重,被責罵,因此會變得更加委屈、自卑,不允許自己再次表達自己的意見。
父母與孩子之間,這種互動是建立在互相信任和互相理解的基礎上的。
孩子之所以愿意聽家長的話,是因為家長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因此會給孩子很大的支持。
2.不要對孩子進行評判
孩子需要的是被理解和尊重,很多家長總是習慣性的對孩子進行評判,然后往往會很容易否定孩子的想法和觀點,這樣做的結果是孩子的逆反心理非常嚴重。
其實孩子說不喜歡你的時候,是很正常的,這是他們獨立的一個標志,他們會通過這樣的語言表達出來。
當父母對孩子進行質疑的時候,也不要對孩子進行批評指責,因為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很冤枉,自己不僅不被愛,而且自己的觀點不被尊重,對父母提出的意見也不愿意去傾聽。
如果孩子已經(jīng)和你說了不喜歡老師的話,千萬不要去指責老師,否則會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
家長應該先了解事情發(fā)生的經(jīng)過,比如孩子和小朋友們鬧矛盾了,你不要著急去批評指責,而是先和他講,到底是什么原因,如果是因為他性格內向導致鬧矛盾,還是其他原因,然后家長再和孩子一起去解決這件事情。
當然,如果是因為其他原因,那么就要和孩子好好溝通,并且嚴肅地告訴孩子,吵架并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并且這種方式也沒有讓孩子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
只要孩子自己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且愿意去改正,那么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就不會被孩子牽著鼻子走了。
最后,要鼓勵孩子多與人交往,讓孩子成為一個樂觀、開朗、有愛心的人。
孩子每一次的成長都離不開家長的鼓勵和支持,尤其是進入叛逆期,如果家長一味地批評指責孩子,甚至打罵孩子,只會讓孩子更加叛逆。面對叛逆期的孩子,家長要多給他們一些積極的暗示,比如說“你是最好的,你是最棒的,你是天才”、“你是最優(yōu)秀的,你是最棒的”,讓孩子在充滿正能量的激勵下成長,那么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自信,越來越優(yōu)秀。
好的教育是在細節(jié)中,不在細節(jié)中
一個孩子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父母在日常教育中的表現(xiàn),而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當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時,家長要及時的去發(fā)現(xiàn)孩子的問題,并且通過行動幫助孩子改掉這個壞習慣。
1、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
當孩子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負面情緒,比如說,孩子對你說:“媽媽,你能不能陪陪我。”家長的回應是:“你這個孩子太不懂事了,又做錯了。”
孩子對你不耐煩,家長應該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及時的對孩子進行疏導,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并且可以給孩子更多的幫助。
2、把陪伴孩子放在第一位
孩子跟家長的互動過程當中,是需要大量的陪伴,也是孩子建立自信心的過程,當孩子的自信心被家長的陪伴讓孩子感受到滿滿的支持力量,這個時候家長也可以放下自己的身段,專心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到溫暖,同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自己的陪伴方式是什么,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陪伴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