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話的孩子送進監獄體驗
學生被犯人所控制
2014年11月3日,海口靈山中學附近一名學生突然出現暈倒,經醫務人員檢查,確認,其已經死亡。據學校報案,該學生被強制送往醫院搶救,但該學生沒搶救過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2021年12月24日,新學期開學前一天,靈山縣一名14歲的少年,因作業未完成被父母責罰,而服毒自殺。經調查發現,案發前,因為父母對他的管教嚴,
他竟要與母親發生劇烈爭吵,還不肯認罪認罰,在家人看來,這不是正常的家庭教育。
和男孩發生爭吵后,母親趁其不備,將其打掉進醫院急救,最終,男孩被送往醫院搶救無效。
這場悲劇,不僅是因為孩子的一句“對不起”,更是因為父母缺乏對孩子的陪伴和教育。
從心理學角度講,孩子的早期教育至關重要,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決定了孩子以后的學習和生活。
【實例】
一、離異家庭的孩子,大多性格內向、孤僻,自卑敏感,容易自暴自棄。
對此,林林媽媽坦言,是因為孩子性格內向孤僻不合群,她覺得自己也是這樣教育孩子的,特別的后悔,她覺得自己如果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好好培養他,他現在就不會成為社會上的敗類。
【分析】
其實,在林林媽媽的心里,孩子應該外向,活潑,活潑,但是不能盲目的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很壞的性格,這是每個父母都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他們認為自己家的孩子性格不內向,不需要外向,所以常常會認為,孩子一定內向,那么內向的性格,真的就是孩子性格內向,害羞膽小。
因此,林林媽媽不相信孩子有內向的毛病,還給孩子貼上了標簽。
認為孩子內向是沒有出息的表現,連內向的孩子也會在不同的場合同樣的表現。其實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觀察孩子,也要多體察孩子的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多給孩子一點寬容和理解,讓孩子多一些朋友,多一些交流溝通,多給孩子創造一些歡聲笑語,不要總是批評孩子,那樣孩子會更加內向,也不知道該如何跟人相處,長大以后會自卑,會做出一些讓人難以想象的事情。
其次,孩子內向也不是一件好事。孩子的沉默可以是內向,但是也可能是敏感。可能他只是不喜歡親近人而已。家長如果能夠多關心一下孩子的生活,不要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多余的,這樣孩子會更加敏感的,自己是孤單的。內向也許是他的一個短板,但是他也許能夠讓家長看到,自己更加懂得生活的樂趣,而不是一個只注重自己想法的“傀儡”。
最后,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更需要被尊重,因為任何時候尊重都是相互的,平等是互相理解的。家長不能要求孩子必須以父母為中心,而是要尊重孩子。當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時,家長要學會尊重孩子,不要否定孩子。
同時也要鼓勵孩子,要讓孩子成為一個自信的人,自信的人就像是用一顆陽光的心去照亮沿途前行的路,有一些事情,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成功,都會讓孩子更加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