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孩子不聽話既然和我動手了,那么他為什么不聽我的?
孩子到了這個年紀,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是最令家長頭痛的,但是這種叛逆不是孩子的錯,而是父母教育不當。
我的朋友小劉家的孩子今年15歲了,還是一個聽話的,在上初中的時候,有一次他跟爸爸吵架,結果把門鎖弄壞了,還說同學說他上課不認真,考試經常考100分,誰的話他都不聽。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小劉說,這孩子最近叛逆了,不知道怎么辦,希望爸爸能幫幫他。
爸爸的表現,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在中國的傳統教育之中,父母和孩子的關系,就是“家”的主題。
在這種關系中,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有條件的愛,就會為了迎合父母,就會有其他的東西。
這些東西就成了孩子們攀比的籌碼,并且據此衍生出來的,只要滿足了父母的要求,“我就要,我就要”。
就會讓孩子在被愛的環境中變得容易內心匱乏,對自我評價低,并且有一定的自卑心理。
至于父母的管教方式,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巨大,但是父母的管教方式沒有任何人能夠替代。
有些家長認為,就算孩子犯錯了,父母也應該直接告訴孩子,為什么這么做。
其實并不是這樣,父母的管教方式完全可以真正教會孩子如何做人。
父母不恰當的管教方式,只會讓孩子為所欲為
前幾天,鄰居一家三口人群來家里做客。
大人們本來要準備好好招待客人,結果正準備吃飯的時候,突然接到了鄰居一家人的電話,讓人趕緊接起電話。
鄰居的奶奶也急壞了,一個勁地在電話里向我們討要說法。
而鄰居的奶奶正跟鄰居解釋說,她兒子今天又闖禍了,又是不小心翼翼地打翻了飯盒,所以才裝作不小心翼翼地把飯菜送到客人手上,又是蹭又是蹭又是咬又是拽地非要把這個飯吃完。
正如鄰居家的奶奶所說,“你這孩子太讓人省心了,一頓飯還沒吃完呢,就開始吃下去了”。
瞧,鄰居的奶奶,也是同樣的經歷,和這位鄰居的奶奶一樣,她對于自己的孫子要么非常溺愛,要么就是各種嫌棄,反正就是不讓孩子干什么干什么。
結果就是,孩子因為被慣壞了,對于奶奶的這種教育方式,不服氣才會選擇了頂嘴。
孩子會和父母頂嘴,到底是什么原因
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孩子在童年時代都會找不到“權威”,那些“溺愛”都是大人造成的
孩子一旦擁有了權威,就不愿意接受批評。
因為他們無法接受批評,他們根本無法接受成人的批評,看不到自我價值,更不愿意接受批評。
心理學家曾奇峰老師說過一句話:
““我覺得孩子小時候很萌很萌很萌很可愛,現在長大了眼睛看不見摸不到,會不會好一點是一點”。
那么,孩子小時候受批評越多,這種叛逆的內心會變得更加的嚴重。
如果孩子小時候得到的批評越多,
孩子內心的安全感就越弱,與外界的關系就越脆弱,內心越脆弱。
同時,父母不理解他,說得再多也沒用,不如趁早給他們貼上信心。
這種心態的培養,是有利于孩子自信的培養,
給孩子一個空間,自己選擇,并且盡可能多地被接納。
說的更直接一點,他們有自信。
在父母充分的接納之后,也會減少自我懷疑,
覺得自己的能力不行。
同時,他們也會擔心被評判而被責罵。
所以,他們要有一個寬松的心態,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以輕松的心態去應對學業。
02、孩子成績不好怎么辦?
“學習不好,這是你自己的事。”
“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一個孩子是不愛學習的。”
“有厭學心理的孩子,就算他們知道自己的成績不好,但是依然還是不想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