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就說不要她不要她了,真的是天大的事情,但是不能這樣說,太傷自尊,因為孩子本身就是幼小的心靈,父母的不理解,會讓他們感覺到自己不被關愛,也不被認可。
有的父母為了避免和孩子發生爭吵,用暴力的方式去管教孩子,這樣的方式看起來的確是對孩子好,但是時間久了,這種方法反而會給孩子帶來很多問題。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父母和孩子發生爭吵,孩子可能會有很多攻擊性
有的父母,覺得自己是父母,孩子就應該對自己言聽計從,生怕自己犯錯。
所以孩子在外面發生了什么事情,是應該告訴他們的,如果發生了什么事情,應該用什么樣的態度去面對。
父母和孩子發生爭吵,孩子可能會有很多攻擊性
一些攻擊性的言語,包括身體攻擊行為,比如:扔東西、揪頭發、扯頭發、扯頭發、尖叫、尖叫、扔東西、拽頭發、撕扯衣服、大聲喧嘩、踢人、咬人、抓人、咬人等行為,一旦發生,孩子可能會表現出對父母攻擊性的憤怒。
例如,父母可能會說:“你為什么要打人?”“我討厭你,我不要你了。”孩子可能會因此感覺到自己被拋棄,不被愛,被遺棄。
而對于孩子來說,如果父母的管教方式是帶著評判的、命令式的,孩子就很難真正學會選擇。如果父母總是用責備的方式,孩子就會認為自己是不被愛的,甚至會很難受,孩子也會因此感覺到被否定、被嫌棄、被排斥。
同樣的,父母的負面情緒也會影響到孩子。
當孩子正在經歷一場情緒體驗時,家長卻用不同的態度或者說不同的方法,這會讓孩子感覺到父母不關心自己,這會使孩子的安全感降低,當孩子內心的恐懼感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孩子就會出現一些不良的反應,比如躲藏、裝病、說謊等。
而這些行為,也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讓孩子的性格變得很膽怯、敏感,甚至在以后的生活中會一直處于回避的狀態,難以融入集體生活中,無法擁有正常的社交能力。
2、如果孩子經常被吼叫
我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定要多對孩子進行語言暴力,并且動不動就對孩子吼罵。
雖然,有些孩子會出現很多負面的情緒,也會存在一些不良的行為,但我們不可否認,吼叫確實對孩子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
孩子可能會因為恐懼而變得膽小,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性格變得內向,不愿意與人交往,沒有安全感。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人在被吼罵之后,精神會變得緊張,情緒波動比較大,
所以我們要明白這種情緒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是極為重要的。
3、經常遭受吼罵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經常遭受父母的吼罵,也會變得膽小懦弱,變得敏感自卑,會變得膽小怕事。
有的父母會把這種吼罵當成是教育孩子的良方,讓孩子可以稍微“屈服”,但一旦父母開始動手打罵的時候,就會變得特別懦弱,膽小怕事,不敢表達自己,甚至連反抗父母的聲音都不敢。
4、受到暴力影響
在孩子經常遭受父母的打罵教育的時候,性格會變得十分暴躁,有的孩子甚至會出現心理障礙,比如抑郁癥。
孩子長期生活在暴力環境下,會出現很多性格暴躁的性格問題,嚴重的還會形成心理疾病。
5、模仿大人
有的孩子在小時候,經常會看見父母在打罵自己的時候,但是他們沒有學會正確的方式去發泄,所以長大之后也會用這種方式去對待別人。
如果父母總是打罵孩子,孩子也會學著去打罵別人,時間長了之后,孩子也會模仿父母的行為,慢慢的將這種暴力傾向傳染給身邊的人,
并且會在他的內心深處形成這樣一種習慣,將來孩子也會用這樣的方式對待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