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剛上小學內心焦慮
不安是焦慮情緒,但焦慮情緒并不是說不好,畢竟誰也不是天生就焦慮不安的,作為家長,我們能做的是幫孩子找到焦慮的根源,用科學的方法去解決。
01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焦慮:我的孩子如果考不上好學校,我覺得他這輩子就完了
小陳的孩子在我們學校附近一所小學上一年級,這所小學是我和他媽媽輪流接送,一共有六個人,我們可以說是生活在一個環境相當幸福的四口之家。
小陳的孩子我也一直在關注,也在與他媽媽一起學習。孩子剛上小學,班主任老師還告訴我,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非常好,而且還能夠完成作業。
孩子的性格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遇見了許多新的朋友,他學習成績突然之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他的情緒也有些低落,有時候會突然跑到我的面前,把我要說的話全都說完了,然后突然對我大吼大叫,完全沒有一點害怕的樣子。
面對孩子突如其來的變化,我不能逃避地應對,我不知道怎樣去應對,但是我知道只要能夠去調整,孩子一定能夠順利的度過這段時間,因為我知道孩子的成長有關鍵期。
《親子關系的重建》一書中說,父母在面對孩子的種種問題的時候,我們要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不要對孩子有過高的期望,尤其不要給孩子過大的壓力,以免讓孩子心生恐懼。
在孩子的教育上,要以平常心待之,循序漸進,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并為孩子營造輕松、溫暖、自由的家庭環境。
作者認為,父母對孩子的愛可以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就要教育孩子遵守規則,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規矩意識,要讓孩子清楚自己做到的事情是要給他公平的,同時也要告訴孩子做的事情是要承擔相應的后果的。
在孩子6歲之前,要注意給孩子講故事,并將這種后果告訴他,讓孩子學會守規則。
我身邊有一位媽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孩子講故事,對于孩子來說,媽媽的作用可比爸爸要大。有一次,她在給孩子讀繪本《一只小螞蟻的勇氣》的時候,把繪本里的小螞蟻搬到一個裝有小螞蟻的公園里,孩子很害怕,一看見小螞蟻就哇哇大哭,想要把小螞蟻搬到大自然中去。
這樣一來,孩子就體會到了遇到困難時不能自己解決,爸爸媽媽在旁邊給自己提供幫助,遇到問題時就會想辦法解決,這些幫助讓孩子體會到了解決問題的快樂。
這位媽媽說,她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的意識,比如,每次她出門的時候,就會要求孩子自己穿衣服,自己準備出門買東西。
有了這樣的考慮,孩子自然就能對自己的衣服負責任了,孩子在穿衣上面任性也不會差到哪里去。
04
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有的家長會抱怨孩子總是要這要那,讓家長覺得他們“太煩了”。其實,有時候并不是孩子沒有選擇權,而是家長阻礙了他們獨立自主的能力。
特別是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家長要給他們獨立自主的空間,讓他們擁有獨立自主的選擇權。
這不僅對他們的身心健康有益,也能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
讓孩子學會自己處理問題
有的家長會替孩子決定事情,就像上面這位媽媽的經歷。
當她發現孩子有這樣的想法以后,就告訴他:“你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如果你能自己決定,那我就獎勵你。”
不僅如此,還告訴他們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合理地使用手機。
這位媽媽表示,自己是用這樣的方式來引導孩子管理自己的,而不是用命令式的方式讓孩子用手機。
▲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聯系刪除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非常智慧的媽媽,她在處理孩子玩手機問題上的智慧。
首先是跟孩子商討解決問題的方法。
商量好了手機使用的時間,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商量如何使用手機,互相監督執行,有效利用手機。
家長可以把手機給孩子保管,周末可以用來查資料、看電影、打游戲,但是不能把手機帶到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