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心理健康教案
1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他們都有優點,也有缺點,所以老師的缺點是無可挑剔的。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由于沒有被發掘出優點而埋沒的優點,老師又不能一味欣賞,不能盲目張揚,也不能盲目張揚,更不能采取粗暴的態度,應該給予孩子改正錯誤的機會,可以鼓勵孩子自己去發現這些優點,并且讓孩子學會學習。
孩子在學校的種種表現,也都可能是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他們屬于“慢熱”型,屬于多血質,活潑可愛的孩子。這類孩子需要老師和家長的關愛,但也需要老師和家長的正確的鼓勵和引導,要引導孩子去發現自己的優點,去發現自己的長處,去欣賞自己,這樣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2、因材施教,根據不同類型、不同個性的孩子選擇不同的學習方法
由于每個孩子的天性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只看重孩子的成績。
父母要做的就是根據孩子的特點去引導孩子,讓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把課本上的知識學得更加全面。
一味地給孩子增加學習的時間,孩子不僅學得慢,而且學得好還不好,還容易導致孩子自信心降低,總感覺自己什么都不如別人,變得不思進取。
不懂得因材施教,只會讓孩子在學習上感到緊張和彷徨。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就退縮,毫無興趣,深陷在自我否定的泥潭中。
很多父母都有一個困惑:孩子學習成績一直挺好,但就是上不去,有時候孩子自己也想不通,為什么會這樣?
01
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個學習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孩子的自律性來自于父母的態度,父母是否能控制孩子的學習,孩子就會擁有自律性,一個有自律性的孩子,他很大概率會超越父母,成為一個獨立思考的人。
孩子如果能從父母那里獲得足夠的關心和愛,那么孩子就會在學習中找到自信,養成認真學習的習慣,變得越來越優秀,從而形成自己的判斷力,這對他以后的人生來說,才是一件好事。
但是,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不愛學習,就會火冒三丈,甚至直接就是一頓臭罵,將孩子送到學校里去,這對孩子來說,只會解讀為“我要是學習了,你就會認為我是壞孩子,我就要學習,那是在幫倒忙。”
父母的這些行為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讓孩子在今后的人生中不斷的去模仿,然后將這種價值觀念生發到正確的軌道之中。
所以說,當孩子遇到不會學習的情況時,父母應該先冷靜思考一下,千萬不要一股腦的將所有的道理和方法都壓在孩子身上,讓孩子一蹶不振。
父母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 給予孩子適當的自主學習空間
《小舍得》中,南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小送孩子參加各種各樣的補習班,恨不得讓孩子的時間都花在學習上。
這個時候,孩子是被外力逼著走的,他的注意力都被這個外力給分散了,沒有內驅力去學習,孩子很難適應學習。
而當孩子自己對學習失去興趣,不愿意花時間去學習的時候,父母應該思考一下孩子的狀態,找到原因,給孩子一個適當的自主學習的空間。
2. 多鼓勵孩子,給孩子正向反饋
我們應該多給孩子正向反饋,當孩子在某方面取得了一點進步時,我們要及時給孩子做出表揚,鼓勵他繼續努力,不斷堅持,給孩子一個努力奮斗的理由。
2. 積極陪伴孩子
還有一些孩子,在家里表現出來就是調皮搗蛋,不聽父母的話,但是到了外面卻成了一個很乖的孩子。很多父母對此是嗤之以鼻,認為自己這樣的方式也不對,但是孩子卻不這樣認為,為什么呢?其實這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萌芽。
在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會有一段時間的叛逆,都會對某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當孩子的看法不被尊重時,那么他們就會想方設法的挑戰父母的權威,沖撞父母。
其實,孩子有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說明孩子正在逐漸的成熟,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應該要學會多理解孩子,和孩子之間多多交流,讓孩子通過交流溝通,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而不是和孩子圍繞著一個目的,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很多孩子在青春期都會出現叛逆,迷戀游戲、厭學、不聽父母的話,等等這些問題,而這些行為的背后,實際上都是孩子的自我意識在發展過程中,特別的強烈的一個需求,就是希望證明自己,自己的價值,能夠得到認可。如果父母對此感到困惑,那么孩子很有可能會表現出來,不聽父母的話,甚至跟父母對著干,這就是父母不讓自己孩子做的一個事。
孩子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首先,父母要允許孩子在思想上、在行動上和父母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