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打越不聽話是怎么回事?
孩子越打越不聽話是因為你越嘮叨他越不聽,看到這句話時你是不是很煩?
1、“快,出去!”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很多父母總是喜歡命令孩子去做某件事,而且通常都是為了孩子好,到頭來反倒是親子關系越來越緊張。
這樣的親子關系,孩子叛逆、不聽話,這其實是很正常的現象,所以,父母不用感到陌生。
2、“不要”只是一種語言的交流
“不要把玩具到處亂扔!”這是最沒用的一種。
不要說:“你怎么這么不聽話!”
應該說:“你這樣不聽話,媽媽就不喜歡你了。”
這樣說,孩子可能會更愿意配合,或者更容易接受。
舉例:
媽媽可以這樣問:“你想要什么樣的玩具?”
“你想要幾個小朋友?”
“你想吃蘋果還是蘑菇?”
“你想吃蘋果還是蘑菇?”
當孩子的需求得到了充分滿足,當他們的需求被看見和理解的時候,就會有足夠的安全感和歸屬感,同時也愿意主動配合你。
溝通中,注意四點:
1. 陳述事實。
“媽媽知道你很想吃蘋果,但是我們的營養還沒吃完,現在沒吃完不要著急,先吃點東西。”
2. 陳述事實。
“媽媽看見你吃了蘋果,并且還有很多小朋友沒有吃完,你的感受是什么呢?”
3. 陳述事實。“媽媽知道你很想吃這個冰淇淋,但是我們現在還沒有吃完,等一下再吃。”
4. 確認事實。“你能堅持等一會兒嗎?等一下媽媽要出門了再陪你一起去超市,好嗎?”
5. 說出自己的感受。“媽媽知道你想吃冰激凌,但是現在沒吃完冰激凌,媽媽很失望。媽媽希望你能遵守承諾,這樣我們才能更開心。”
通過游戲,讓孩子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情緒,也讓孩子懂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
6. 避免負面評價。“你總是這樣,真笨”、“你不乖,媽媽就不喜歡你了”,“你不聽話,媽媽就不喜歡你了”等。
你可以對孩子說:“媽媽會非常生氣,但是我們已經說好了,如果你不聽話,媽媽就會很傷心的。”
你可以說:“等你不聽話,我們就不喜歡你了,我們就不喜歡你了。”
這些話語,能夠讓孩子看到自己的負面情緒,不僅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情緒被“看見”,而且還能夠讓孩子慢慢冷靜下來,好好思考自己的錯誤行為,并做出改正。
2、用好奇引導孩子,幫孩子表達情緒
其實,我們在和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就已經通過了解了孩子內心的情緒,孩子也能夠了解自己行為背后的真正原因。
“我討厭你!”、“你太沒用了!”、“我不喜歡你了!”等等之類的負面情緒也會時不時出現在孩子的心中,讓他的心里難以承受。而當孩子生氣時,則會得到這些負面情緒的及時釋放,但這些負面情緒也都是短暫的,孩子還小,不會表達,因此只能通過哭鬧、發脾氣等方式表達出來。
當孩子情緒得到合理宣泄后,就會比較容易接受家長的意見。但是要注意,家長的態度要保持堅決,讓孩子能夠真正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盡快地去改正。這樣下一次他也會想辦法能夠得到真正的幫助。
第三步:及時溝通,化解孩子內心的怒氣。
溝通是雙方的,家長不能因為家長有情緒,就把問題馬上喊出來,而要給雙方一個冷靜的時間。在雙方冷靜的時間里,最好是家長和孩子一起來解決問題,想出更好的解決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盡量地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家長的關心。
但無論如何,孩子的情緒都不能太激烈,這個時間對于家長來說也是比較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