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被爸爸打得大哭,這位爸爸的做法簡直火冒三丈。
因為每次打完孩子,都讓爸爸脾氣更上來了。
以前小時候沒少挨爸爸的打,但是現在動不動就撒潑打滾,爸爸總是喜歡往最壞的地方想。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其實孩子也一樣,他們也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發泄出自己內心的情緒。
但是很多父母看到孩子調皮,只會對孩子說“不聽話,打你啊,你就是不長記性?!?/p>
這種粗暴的行為,只會讓孩子內心受到更嚴重的傷害,所以父母一定要記得和孩子建立一種健康的親子關系。
盧梭說:在兒童教育中最沒用的三種管教方式,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曾經講過:“養孩子最失敗的事就是他沒有教育好孩子?!?/p>
所以父母要想讓孩子擁有好性格,一定要懂得以下三種管教孩子的方式。
1、跟孩子講道理
大多數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最喜歡講道理,總是喜歡講道理,講道理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知道,跟孩子講道理,往往也只是無用功。
父母如果能夠像小時候跟孩子講道理,那么他們也會變得聽話懂事。
父母如果跟孩子講道理,那么孩子就會變得懂事,就不會再跟父母頂嘴,也不會再跟父母對著干。
相反的,如果父母跟孩子講道理,那么孩子就會反駁:“你讓我不舒服了,我都是為了你好,你憑什么說我不舒服呢?”
因此,父母跟孩子講道理,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工作而忘記了傾聽孩子的想法,再加上孩子天性頑皮,跟父母講道理只會覺得父母很煩,于是嘴巴上就有一大堆理由和父母講道理。
02 孩子頂嘴時,家長可以給孩子一點別的好處
心理學家表示,在親子教育中,父母的行為可以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
1.學會傾聽,有利于父母了解孩子的想法
美國心理學家卡耐基曾說:“傾聽是人的本能,是人們傾向于認識和理解別人傾聽的能力?!?/p>
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們的重視和尊重,這也是和孩子建立感情的重要途徑。
2.聆聽期間不要說話和聽音樂
孩子在整個過程中要注意傾聽,不要隨意打斷孩子,也不要對孩子進行語言刺激,因為這會讓孩子產生誤解,徒增孩子對父母的不信任和反感。
3.認真對待孩子提出的問題
當孩子向父母提出問題時,父母不要忙于打發孩子,要認真傾聽,這樣孩子才能更好的回答。
同時,對于孩子所提出的問題,家長要多加鼓勵,當孩子回答的很好時,家長要及時給予肯定。
對于孩子的問題,要積極的予以反饋,在孩子回答的過程中,要盡量多鼓勵孩子,及時給予孩子肯定,讓孩子知道父母對他的理解和認可。
《陪孩子走過初中三年》
家有初中生,或者即將中考的孩子,因為學習的壓力大,很容易和父母發生沖突。
如果父母能夠多觀察孩子的變化,及時的發現和引導,對孩子來說,父母是他們堅實的后盾,如果被父母忽視,就很容易出現厭學的心理。
中考失利,對于孩子來說,是一次挫折,也是一次逆襲的機會,愿望美好,愿望失敗,在低迷的中考中,在夢想的藍天白云中,揚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