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訪談的模式一般形成于初中、高中的模式,它不僅能對心理問題進行診斷,對于篩查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在青少年中,有許多來自學校的心理咨詢師或心理老師都會陪著青少年進行定期的心理測評。有的問題不僅是學習問題,還有心理障礙,和我們傳統的心理咨詢比較起來,我們需要意識到的一點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不僅僅是他個人的問題,還有他整個家庭的問題。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偏見”正在困擾著他們。而我們今天要回答這個問題的不是醫院,不是專家,而是心理治療師。當孩子被診斷為心理疾病,被診斷為家庭問題,或被診斷為強迫癥時,我們也不應該一味地將他們歸咎于醫院。
我們承認并不應該悲觀,但這并不是說這種現象只是偶然現象。很多問題都是可以通過親子溝通來解決的,也就是說我們需要針對這種現象制定家庭治療的方案。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關于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研究的投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是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在我們的中國,需要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和研究機構的參與進來。
所以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一定要科學對待。我們必須以一種相對科學的態度,來對待青少年。如果真的是孩子自己的問題,我們也需要反思。
一般情況下,青少年抑郁的產生,與家庭成員、學校及社會環境因素相關。
二、家長為什么會抑郁?
隨著孩子年齡增長,抑郁的檢出率呈現上升趨勢。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本專科生、研究生、研究生、研究生,抑郁的檢出率總體水平呈上升趨勢。其中,重度抑郁檢出率為10.9%-12.5%。
三、父母為什么會抑郁?
為什么會抑郁?
常見的父母會把孩子抑郁的原因歸結到自己的身上,認為是孩子的心理問題。
然而,一系列的心理問題是可以通過親子關系引起的,尤其是與孩子的溝通方式不當,而導致孩子抑郁的原因大多與父母的教育不當有關。
1、父母的教育方式不當。
孩子的年齡較小,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也無法理解自己的情緒。孩子年齡小,無法正確地發泄情緒,因此只能通過外顯的行為來引起父母的注意。父母在這一時期要做的就是,與孩子以朋友的方式相處,讓孩子知道自己的真正的感受。
2、當孩子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時。
有些家長會嚴厲地拒絕,這也不能解決問題,因為在孩子看來,提出要求,無非是想要得到更多的關注。當家長把孩子的想法當成了自己的意見時,孩子會更加堅定自己的想法,自然也就不會在父母的面前鬧脾氣了。
3、孩子內心深處覺得父母不尊重自己。
有些孩子甚至會覺得父母討厭自己,從而故意與父母作對。孩子覺得父母的行為不尊重自己,是因為父母根本不認可自己。當父母讓孩子做一件事情時,孩子會產生抵觸心理,覺得父母不信任自己,不尊重自己,因此會頂嘴、反抗,甚至產生逆反心理。
4、孩子愛發脾氣。
隨著孩子的成長,他的獨立意識越來越強,自我意識越來越強,不愿意和家長進行溝通。孩子也會變得很愛發脾氣,遇到事情就喜歡用哭鬧來表達。這是因為他不知道怎樣用合理表達自己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頂嘴時,家長要怎么做
1、首先接納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納孩子的情緒,而不是呵斥孩子,這樣孩子就會覺得父母不愛自己了,從而不愿意和父母交流。這時候父母應該做的是耐心的傾聽孩子的想法,并對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
2、穩定孩子的情緒
孩子有自己的情緒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我們要讓孩子正確的認識到自己的情緒,并且可以很好的表達出自己的情緒。孩子通過哭、笑、發脾氣等方式,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
3、允許孩子犯錯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會有一些錯誤,比如說我把飯弄得滿桌都是,我沒有把飯收起來,我吃不下,孩子可能就會感到難過,這時候孩子的內心就會產生一些負面情緒,會哭鬧。此時我們應該陪伴著孩子,讓孩子自己發泄出來。當他的情緒發泄出來之后,心情也會慢慢的平靜下來,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在合理的范圍內可以允許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情,而不能限制他做什么事情。當孩子明白了規定會帶來好處后,就不會在無理取鬧的時候選擇繼續任性。
孩子任性,很有可能是家長作為監護人的教育方法出了問題。我們要學習了解孩子為什么耍賴,然后去尋找背后的原因,避免出現那些孩子打罵家長最常見的問題。
02 家長應該怎么糾正孩子的任性呢?
1. 家長要學會換位思考
當孩子提出要求時,家長不要直接就拒絕或者否定孩子的請求,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孩子為什么會這么做。家長要設身處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考慮,看到孩子的內心需求,才會更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
2.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有的時候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家長不要過于急躁,要等孩子冷靜下來,去了解原因,然后再和孩子耐心的溝通,了解鬧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