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容易焦慮發脾氣,注意力不集中,愛發脾氣,愛哭鬧,幾乎沒有什么好的跡象,更別提什么好的解決方法了,這也是我們家長面臨的一大難題。
其實孩子的焦慮往往來自于以下三種因素:
1、孩子的先天性格,可能會受到先天性格的影響。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較敏感,他們就像是一張白紙,是天生注定要在外面世界走出一條路的,每個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樣,所以你看到孩子的膽小怕生,不善表達,就是因為他們本身的性格使然,特別是他們的情緒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
2、孩子的焦慮表現,會對學習產生很大的壓力。
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壓力,比如他們學習的進度快趕不上進度,考試成績不好等等,這些壓力很容易使他們產生焦慮的情緒,并且由于沒有及時排解,所以很容易產生對學習的焦慮,進而會導致孩子每次考試的時候都發揮失常。
3、家長給孩子的壓力過大。
每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非常優秀,希望孩子能夠受到老師和家長的表揚,而當孩子一旦成績不好的時候,家長就會對孩子嚴加看管,甚至是對孩子打罵,希望孩子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
因此,在給孩子壓力的同時,家長也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讓孩子在正確的道路上不斷努力。
家長要如何緩解孩子的焦慮?
1、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心理壓力
當孩子出現焦慮的情況時,家長要盡量避免將自己的焦慮情緒傳遞給孩子,不要讓孩子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為,否則只會加重孩子的焦慮情緒。
同時,家長還要學會適當給孩子減壓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考第一名,第一名也不要只是要求孩子要考第一名,而是要求孩子如果能考上重點學校,就意味著孩子更優秀了,對孩子更加嚴格要求。
2、別給孩子太大的壓力
其實很多家長在給孩子提要求時,都會有些“自以為是”,他們會給孩子提出一些要求,比如前十名,孩子就會努力爭取進入前十名。
一旦孩子沒考好,他們就會責怪孩子,就會對孩子說:“你怎么這么沒用,不要給我提這么多要求,我只希望你能盡力就好。”
但實際上,這樣的方式,只會讓孩子更加害怕考不好。
更會讓孩子覺得,只要我不好好學,我就不值得被愛。
3、家長對孩子過高的期待,是對孩子的不信任
英國的教育家斯賓塞曾經說過:“身為父母,千萬不要對孩子提出高期望,否則只會嚇到孩子。”
過高的期待,只會讓孩子受到更多的壓力和負擔。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克拉克現象”。
“克拉克現象”是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說的是當一個人處于壓力過大的情況下,心理壓力就會出現克拉克現象,當壓力過大,心理壓力過大,人就容易出問題。
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差,面對各種各樣的壓力,很容易崩潰,也是孩子們無法承受之重的原因。
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會對孩子過高的期望,對孩子的表現期望值過高,使孩子產生壓力,一旦達不到父母的期望,壓力大,就容易崩潰。
“跳一跳,摘果子”,這是在詮釋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教育孩子時常說的一句話。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在這種負面影響下,家長的心情也會很復雜,焦慮狀態下,教育的效果也會很差。
真正的教育是一種智慧,一種習慣,一種自由。
它是一種順應,一種了解,一種藝術。
它順應了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順應了孩子的發展規律,只有這樣才能讓教育的效果真正的發自內心。
所有的教育,一種方法論,一種模式論,只有一個方向,如果方向正確,我們的孩子才會更好。
比如,在閱讀習慣的培養上,從孩子小的時候開始,就應該給孩子進行早期教育,和孩子一起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