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焦慮總感覺心里在唱歌
孩子學習成績好不好,該找找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幾種:
1、找不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努力一無用,不夠聰明。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2、家長的期望太高,孩子自大,把家長的希望全寄托在孩子身上。
3、想放棄自己,努力滿足父母的期待。
4、不知道為什么自己面對成績的時候,總感覺特別無助。
5、對自己要求過高,總是給自己壓力。
6、自卑,不能自已做決定,沒有信心做決定。
7、不能獨立承擔責任,總是覺得自己沒有用。
8、沒有明確的目標,不知道為什么學習,沒有學習的動力。
對策:家長激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避免孩子出現厭學情緒。
厭學問題已經成為很多家長和孩子都要面對的問題,如果家長能及時發現,并且正確引導孩子,孩子的問題也許就會慢慢得到解決。
我也經常跟家長講:一定要在孩子成績下降的時候,不要打擊孩子,因為在打擊和挫折教育下的孩子,他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4、學習成績差的同學,多半是缺少良好的學習習慣。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學習上,自律的孩子有無數個好習慣。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其實很簡單。
制定計劃
孩子不愛學習,跟從小沒有培養出自律性有很大的關系。
如果孩子從小沒有培養這方面的習慣,到了初中之后,隨著科目的增多,知識面也越來越廣,不可能把大量的時間都用于學習。
所以在制定計劃的時候,家長可以結合孩子的自身情況,幫助孩子制定適合他們的計劃。
有計劃會有結果,但是沒有計劃的話,孩子很難堅持下去。
而且還要有計劃,如果沒有計劃,就會很容易產生逆反,孩子反而不愿意去執行。
想讓孩子養成自律,不要讓他們有太大的壓力。
有時候,孩子的自律性不是天生的,而是父母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慢慢鍛煉出來的。
教會孩子自律,也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好的教育,都是言傳身教。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新聞,一位爸爸因為自己上小學一年級的女兒不好好學習,于是就揚言教訓女兒。
等女兒上了初中以后,竟然還跟女兒一起玩起了游戲。
女兒一看爸爸玩游戲,好奇的問爸爸是不是自己愛上了游戲,這才明白,原來爸爸和自己之間的對話是被自己“套路”的。
她對爸爸的行為不滿,更是不滿于爸爸的粗暴,便忍不住責罵自己。
雖然也有愧疚心理,可她真的只有打游戲這一件事,并不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對于孩子而言,除了游戲,他們還有更多的選擇。
家長們認為,打游戲能夠放松,還能提升孩子的自律性。
可對孩子而言,則完全沒有。
他們寧可在游戲里找成就感,也不愿在現實里找價值感。
因為在現實中,他們太缺愛了。
在游戲里,他們可以很隨意,卻很難被允許。
如果孩子在現實中長期得不到這樣的成就感,他們就會把自己和現實世界隔離開來。
孩子更喜歡在游戲里尋求肯定。
他們可以在游戲里找到現實生活中沒有的成就感和存在感。
但是,如果在現實生活中,他們卻很少得到這樣的“成就感”,甚至連自己的父母都不真正理解自己。
他們就會更傾向于通過游戲世界來尋求滿足感。
三:
很多家長會認為,網絡游戲能給孩子帶來愉悅感,能夠緩解壓力,能夠放松心情,所以,家長應該禁止孩子玩網絡游戲。
但是,這種禁止是不可能完全禁止的,甚至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這會讓他們一方面覺得上網課是一種罪惡,一方面會覺得游戲也可以玩,但是有什么用處。
孩子也會因此而厭煩,覺得學習是一個很痛苦的事情。
他們認為學習的過程比游戲好玩,而學習是一個苦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