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暴打他行不行?
你總是動不動就和孩子杠上,孩子不聽話,你不是打就是罵,但也會越打越多。你要是心平氣和地和他講道理,他才會慢慢地改。
好比我朋友,他特別喜歡去上鋼琴課,但是上課的時候他就坐不住,所以學習成績就很不好。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最近暑假,朋友發現,她的兒子在上跆拳道。一開始,朋友很自豪地告訴我,他兒子在上課的時候特別積極,一學就會,還主動地和別人介紹,他是跆拳道教練級的孩子。
當時我就好奇問朋友,是怎么做到的。朋友說,只要他每天堅持練習,就可以形成習慣。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沉迷于手機游戲,往往是因為他覺得學習太枯燥,沒有游戲好玩。
如果家長明白了這個道理,就可以不用管他,孩子自然而然就會調整自己的時間,慢慢回歸到正常的生活中來。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要讓孩子明白,游戲是非常有趣的,如果能再把興趣引導到學習上,那我們也就不至于到了沒興趣的地步。
三、培養孩子其他興趣
很多孩子沉迷手機,是因為沒有其他的興趣。
這個時候,我們不妨從培養孩子其他的興趣入手。
比如,孩子喜歡讀書,家長可以帶他到圖書館去陶冶情操,或者帶孩子去參加跑步比賽、籃球比賽等。
這些興趣愛好,都能讓孩子有較高的熱情度,也會逐漸擺脫手機的控制。
同時,在等車的時候,家長可以讓孩子看看書,畫畫,或者帶孩子逛超市,讓孩子做家務。
此外,還可以多帶孩子去進行戶外活動,讓孩子發現比手機更好玩的事情,孩子的精力就會被轉移,自然也就不會沉迷于手機了。
四、制定規則,學會放手
在沒有規則的生活中,孩子不會乖乖的按照規則來,所以制定規則就顯得格外重要。
如何制定規則,是家長需要首先要去學習的,而且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制訂好規則,這就需要家長朋友們平時多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制定出一些適合孩子的規則,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
1、建立規則,學會放手
美國的家長普遍認為孩子的行為就應該由家長決定,而家長對于孩子應該尊重、理解并且合理的引導,這種理念其實非常正確,最簡單的就是,家長朋友應該學會放手,讓孩子學會獨立的去完成他們的事情。
比如,讓孩子自己決定要怎樣穿衣服,家長可以給孩子提供選擇的機會,但是并不建議,那么家長就應該說到做到,孩子必須學會自己做事情,這是一種生活習慣,這種養成是需要時間的,家長就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當然,這需要家長自己去把握,需要時間,也要給孩子時間,但是家長不能太著急,因為家長一旦著急,就會忍不住地去催促孩子,那么孩子就會出現反抗心理,因為在他們心里已經有了自己的思維方式,對父母還是會有一種依賴感,而家長要是放任自流,孩子就會沒有自己的主見。
最后,很多父母還沒有意識到孩子到了青春期,但是其實孩子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思考,這個時候家長應該進行引導,而不是命令式的要求孩子。
圖片來源于網絡
有的家長會因為孩子沒有完成作業而威脅孩子,或者跟孩子說不寫作業就沒有零花錢,更加讓孩子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如果一個假期不允許孩子出去玩,那么孩子就會認為假期沒有寫作業,只是要在自己放假的時候才去玩兒。所以這個時候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讓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去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
圖片來源于網絡
3、父母要以身作則
孩子在叛逆期時是很難管教的,家長對于孩子的管教也需要像對待成人一樣的對待,不能只是一味的約束,要想辦法讓孩子變得更有禮貌。而且如果父母覺得孩子的叛逆期延遲了,那么這種叛逆就很有可能會延續到孩子的成年。
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有些時候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父母一定要學會以身作則,這樣教育的孩子才會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