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孩子不聽話老師該怎么辦?
老師能不能管理好孩子?怎么管教?老師能不能給孩子正確的引導,讓孩子學會遵守紀律?如何對待和控制孩子?
1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0—6歲孩子不聽話,是因為孩子處于一個對世界初步認識的階段。
兩三歲的孩子最難管理,這時的孩子更多的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引導,特別是男孩子。
很多時候,家長往往只在乎孩子的吃穿住行,并不在意孩子的情緒。只要孩子開心就行,這種想法不正確。
孩子要哭鬧,往往是情緒表達的一種方式。所以,在這個階段,家長不要只關注孩子的成績,而應該關注孩子情緒背后的需求。
首先,幫助孩子認識情緒,接納情緒
孩子的情緒其實是來自于自己,不管是因為成績,還是來自于老師的批評,都是自己的感受。
孩子情緒不好,說明孩子在學校里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比如被冷落、排擠、欺負,對于這些孩子來說,他們需要的是爸爸媽媽的理解和包容。
可是,有的時候,孩子卻對自己的情緒非常不接納。這就會導致孩子的情緒被忽視,從而產生巨大的焦慮感。
孩子會覺得,如果不給我零食,我就可以毫無顧忌的吃零食,這樣下去,我的情緒都會崩潰了。
而且,如果我一哭,爸媽就會給我零食。這樣一來,我的情緒就無法控制了。
在某種程度上,懂事的孩子就像一個“定時炸彈”,讓人很頭疼。
雖然爸媽都知道,孩子愛哭、發脾氣是很正常的,但是,為什么還會這樣呢?
首先,哭鬧的孩子真的會變得更難管教。
哭鬧的孩子,他們只是想要得到玩具、零食,而玩具背后的需求,卻沒有得到理解。
一味地哭鬧并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所以,他們只能通過大哭大鬧的方式,引起爸媽的注意。
但是,很多父母對孩子的這種行為,往往會感到無可奈何,并且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這種方式會更加糟糕。
即使孩子長大了,這種方式也不再適用。這種無效的方式在父母看來,既是一種懲罰,也是一種溺愛。
孩子在這種狀態下,就會選擇性地用哭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如果家長總是妥協,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哭鬧得不到任何的好處,甚至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三、孩子哭鬧打滾耍賴,家長應該如何做?
1. 適當引導孩子用語言表達出來
孩子哭鬧打滾,并不是因為想要玩具,而是想要自己的權利。
所以,父母要做的就是在孩子哭鬧的時候,安靜的對孩子進行冷處理,并且適當的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需求。
當孩子哭的時候,父母可以直接用語言表達出來:“我知道你很想要這個玩具,所以不哭了。”
同時告訴孩子,哭鬧是沒有用的,哭鬧是沒有用的,所以下次想要玩具的時候,就直接說出來,而不是用語言表達出來。
這個時候孩子其實是可以理智地聽取父母的意見的,因為他們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只是需要時間和機會,父母給他們機會哭,讓他們自己慢慢去表達出自己的需求,這樣才是正確的。
2、引導孩子學會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需求
生活中,孩子很大一部分都是沒有表達的欲望的,但是身為父母我們只要懂得引導和傾聽,就可以很好地化解孩子的這種欲望,讓他們自己慢慢地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而不是用哭鬧來達到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如果遇到孩子哭鬧不聽話,父母不要著急上火,先別急著打罵,可以先讓孩子用語言表達出來。
孩子學會表達出來之后,父母再適當引導孩子,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這能讓孩子慢慢地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
3、鼓勵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
很多時候孩子哭鬧是因為沒有辦法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時候父母不要總是急于去批評孩子,要讓孩子冷靜下來,好好的跟孩子說一說。
父母可以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在與孩子的溝通過程中,父母要注意方式方法,多鼓勵孩子,讓孩子更有信心,同時也能讓孩子真正的認識到自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