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園有分離焦慮,家長們總是很擔心,擔心孩子因為分離焦慮不安。孩子面對了會出現大哭大鬧,鬧情緒,也可能表現出害怕,我家的孩子這么久還是會哭,怎么辦?如果哭鬧,這種情況肯定是有的。這類孩子比較多,每個家長都會很擔心,而且每個孩子都有一個適應過程,雖然表現不一樣,但是肯定有其他的適應過程。這種情況就是因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
在這里我們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這類孩子要做好入園的準備。入園之前一定要做充分的心理準備。有些孩子是非常抗拒入園的,甚至在學校里面哭過好幾次,甚至已經有很多癥狀了。但是孩子的心理問題不嚴重,我們可以想辦法調整過來,如果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去緩解,可以先看看別人的經驗,慢慢來調整。如果自己的抗壓能力比較強,相信自己在學校里,能夠更好的適應校園生活。
在入園之前,家長還可以給孩子查一些關于入園的資料,提前做一些心理建設。比如說孩子有些分離焦慮,或者說心理壓力大,可以安撫孩子,給孩子自信心,讓孩子把這種不良情緒轉化為前進的動力。這樣孩子適應能力才會更強,適應能力也會更好。孩子入園之后,不哭鬧了,但是情緒變得更差,比如說尿床了,或者說尿床了,甚至更多的時候尿床了,這些都是因為孩子還沒有很強的心理適應能力,無法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如果孩子已經養成了壞習慣,這個時候就更加需要家長好好引導。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父母也要以身作則
從孩子出生開始,我們就應該告訴孩子,不管他多大,我們還是要陪伴他。特別是在孩子的成長階段,孩子對父母有無限的依戀,有很多的生活經驗,父母不可能永遠正確引導孩子,但是至少讓孩子能夠獨立面對生活。
當孩子不愿意做一些事情的時候,父母一定要注意到孩子的狀態,不然孩子以后會養成一種壞習慣,那孩子長大了的話就會變成一個很自私的人。父母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給孩子一個安靜的環境。
第二,父母要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要孩子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父母自己要先去做一個什么樣的人。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則,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機,也不要玩游戲,而是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對手機的癡迷,這對孩子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
第三,父母要學會管控孩子玩手機的時間
父母要學會管控自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父母要給孩子做好榜樣,孩子才會學著去管控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第四,給孩子定下自己的發展目標
目標,要結合實際的,孩子可以去實現。比如,做家務活,烘培等,這些都是很好的目標,而不是什么都能實現的。
四,教育孩子要嚴加管教,不打罵
孩子不聽話,做錯事了,父母批評教育,當然也要注意這個度,打罵孩子,也不能讓孩子聽你的,可能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尊重孩子,把孩子當成朋友,這樣才能和孩子站在同一個高度。
而且,有時候批評孩子,并不是為了讓孩子接受批評,而是為了給孩子表明,我們是愛他的,他也是有錯誤的。
其實,在孩子小的時候,孩子對于父母的愛是無條件的。
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有了自我意識,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我獨立的意識,在這個階段的父母應該更多地把孩子當做獨立的個體,平等對待,支持孩子,傾聽孩子的意見。
當孩子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父母說什么,他們總是不聽,這也是一個孩子的“叛逆期”,是一件好事。
作為父母,應該認真對待孩子的“叛逆期”,理解孩子的變化,尊重孩子的想法,用自己的細心去呵護,在自己的摸索中,孩子會慢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