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為自己的孩子焦慮
為自己的孩子焦慮
看過一個名為《不要為自己的孩子焦慮》的公益講座,在講座中一位母親說:“我的孩子和我的女兒是一樣的,從一開始我就不停地為他焦慮,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了他們的幸福。有一次我女兒和我說:‘我覺得我媽媽比我媽媽還不幸福。’我驚訝地問她:‘為什么呢?’她說:‘你為了爸爸不幸福。’”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父母的教育并不是簡單地給孩子一個金錢的教育,而是要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候幫助他發現自己的優勢并樹立自尊。父母最好是以身作則,告訴孩子什么才是正確的價值觀,然后讓孩子在生活中尋找真正的價值。讓孩子明白什么是幸福,才能成就一個幸福的人生。
中國有句古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一生的成長就是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父母在這個過程中要學會給孩子正確的價值觀,讓孩子明白什么才是幸福。不要讓孩子的內心和精神世界空虛。
前幾天,我碰到一位媽媽,她情緒崩潰地跟我說:“老師,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該怎么辦,我這孩子太不爭氣了,我打算讓他退學。”
我問她,這位媽媽怎么辦?她說:“我實在不知道該怎么辦了。”我說:“你就把這件事情提起來,你才14歲,如果退學的話,你就想退學吧,你就給他請家教,花這么多錢,到底是為了什么?你打算讓他出去打工,還是想讓他去外面工作呢?”
她跟我說:“我現在就想著這件事情,覺得挺好的,先好好在家里呆著,過兩天我想辦法,讓他出去打工。”
然后我建議她給孩子找些工作,畢竟人生很長,要在這個奮斗的過程中冒險。
我的意思是:多出去看看,多出去走走,多接觸社會。
給孩子一些有意義的活動,讓他有機會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讓孩子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然后,她終于還是答應了我的建議。
我又問:“你和媽媽一起去買菜嗎?”
她說:“去買菜吧,那里有好多小玩具,還有一些漂亮的蔬菜水果。”
然后我問:“是你和媽媽一起去買菜嗎?”
她說:“那肯定呀,可不是你一個人在買菜。”
我說:“我特別想去買菜,你和媽媽都在家嗎?”
她又說:“不是,我自己一個人在家,沒有人陪我玩,而是媽媽做了一桌子菜。”
我說:“菜市場上的菜市場里,有賣菜的,有賣菜的,還有賣菜的。”
她撇撇撇嘴,然后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知道,這個小女孩跟媽媽感情很好,她很想跟媽媽分享下她的近況。
我問:“你喜歡媽媽做的菜嗎?”
她說:“不喜歡,還說我不喜歡媽媽做的菜。”
我又問:“那你覺得媽媽為什么不喜歡你做的菜呢?”
她想了想說:“我不喜歡吃,因為菜市場的菜太多了。”
我又問:“那你喜歡媽媽做的菜市場嗎?”
她說:“不喜歡,買菜時讓媽媽叫我吃,她也不吃。”
我很生氣,一心想要把這件事告訴她的媽媽,但還是忍不住沖她發了脾氣:“你怎么能這么說我?”
她也沒有接話,默默地走回了房間。
這讓我突然想到,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這并不稀奇古怪。作為父母,我們對孩子的秘密也許不甚了解,我們的孩子也許有秘密。其實不是,而是我們沒有尊重孩子,沒有信任孩子。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01 跟孩子溝通,就事論事
首先,我們要知道孩子為什么會有“小秘密”?孩子們的“小秘密”是什么?有的孩子“小秘密”讓人不舒服,他們的小秘密是:我知道別人會說我不想和你分享;有的孩子“小秘密”讓人生厭,他們的小秘密讓人不舒服;有的孩子“小秘密”讓人尷尬,他們的小秘密讓人哭笑不得,他們的小秘密也讓人不能接受;還有的孩子“小秘密”讓人避之不及,他們不敢面對別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