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爺爺奶奶在一起不聽話,就是他們教育方式不對。
只要是爺爺奶奶想要管教,只要是不影響他們生活、學習的行為,都會隨便。
但在爺爺奶奶這里,爺爺奶奶對孩子更是溺愛,基本上不會管教,再加上爺爺奶奶就更加寵溺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所以,孩子不聽話,爸爸媽媽也不會管,只能等他自己病好了,再好好管教。
讓人感嘆的是,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他們最先發現的也許就是父母的不管教。
而事實上,孩子不聽話,并不是孩子本身的錯,而是家長的教育出了問題。
家長不管教,社會會越來越差。
有人說,很多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憑什么要求孩子在成長中去學習?
其實,孩子出現問題,歸根到底都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而造成這種問題的根結,很可能就是父母。
家長不管教,社會會越來越失控。
只顧著掙錢,忽略了孩子的成長,只顧著賺錢,這又有什么意義呢?
錢的事兒,交給時間。
管孩子,也是如此。
1 尊重孩子,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
父母不管教,問題孩子“不配合”,這也就意味著父母沒有尊重孩子,不給孩子獨立的空間,孩子的內驅力沒有被激發,導致孩子內心的對抗情緒。
孩子就是不聽父母的,他們在生活在網絡里,有無數次,嘗試著去探索著不同的生活場景,而這些,往往都是父母最反感的,也最不擅長的。
所以父母不要自以為是地認為孩子就是叛逆,更不要隨意打罵孩子,要了解孩子的需求,用無條件的愛,耐心和包容,等著孩子長大,等著孩子“明白”。
2 尊重孩子,不要隨意打斷孩子
許多父母會有這樣的想法,他們認為孩子年紀小,什么都不懂,所以什么都應該聽聽他們的,對孩子非常地實行“放養”式,但孩子并不理解,也不懂什么是“尊重”。
父母要知道,孩子如果被打斷,內心會非常憤怒、難受,甚至會做出一些極端的事情,長此以往,會讓孩子產生強烈的心理壓力,而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
所以當父母看到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時,不要一味地責怪孩子,要知道,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時,可能是他正在體驗緊張的情緒,有些焦慮會在父母身上體現出來,比如怕自己趕不上同學,擔心自己趕不上同學的進度;又或者是擔心自己考不上大學,擔心自己沒有出彩,這會讓孩子在心理上出現一些負面的影響。
這種感受,會讓孩子的內心產生強烈的挫敗感,甚至會出現一些心理障礙。作為父母的我們,首先要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感受,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不要否定孩子,多鼓勵孩子,讓孩子有自信地面對接下來的挑戰。
2. 放手讓孩子去做,把放手讓孩子去做,孩子會感受到父母的愛和尊重,當孩子的內心的需求被滿足時,做事的動力也會慢慢被激活。
這個過程中,父母不要對孩子有過高的期待,更不要以自己的意愿去要求孩子,不要因為孩子達不到你的要求,就對孩子進行責罵、數落,或者用一些暴力、語言暴力等方法。
其實,無論孩子做錯了什么,我們都要做到不指責,不打擊,不嘲諷,不發泄,而是用友好的態度,用行動去引導孩子。
只要家長引導得當,孩子才會有積極的改變,才有動力去改變自己,才會變成更好的自己。
第三步,耐心等待。
孩子的脾氣變得越來越大,不愿意接受管教。
這其實也是孩子在向父母發出信號:“我已經長大了,不需要你管束。”
這時家長如果給予耐心和引導,孩子就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去迎合父母的期望,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學習和生活。
同時也能夠促進孩子大腦的發育,讓孩子的智力發育更好一些。
所以說,面對孩子的叛逆,家長要懂得用更多的理解和包容,用更加平和的態度去面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