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孩子在人多的地方不聽話?為什么人少的地方不聽話?如果家長問這些問題,可以把我給困惑了。
上周末和一個寶媽聊天時,她說她家孩子今年2歲,每天早上都能聽到他“嘰嘰喳喳”地討來好的曲子,讓她非常有興趣。有一天早上,媽媽跟她說:“寶貝,你昨天跟爸爸媽媽說說吧,今天你跟爸爸媽媽去公司參觀,正好是爺爺奶奶去了,我們帶上弟弟去游樂園玩,你會因為太興奮而忘記了該帶弟弟去哪里玩了,他還忘記了。”
聽了這話,這位寶媽有點哭笑不得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圖片來源于網絡
為什么孩子不愿意跟你說話?
寶媽還說了一個“身邊人”的故事,是想讓孩子記住自己,感到舒服,尤其是爸爸媽媽,經常說這3句話,他們一定會感激你的。
第一句
“爸爸媽媽在家陪你。”
對于孩子來說,是最有效的方式。當他遇到困難時,如果他有爸爸媽媽這樣的支持,他的一生都不會孤單。
有這樣的父親,孩子可以擁有更加自信、健康、幸福的人生。
圖片來源于網絡
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孩子仰望父母是很難的,當孩子年幼的時候,父母就是他們最重要的依靠。當孩子逐漸長大,他們開始從父母那里學習如何生存、與人相處、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與他人相處。
在成長過程中,孩子會逐漸形成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他們會把自己當成“他人”看待。
而當孩子逐漸長大,他們會產生自己獨立思考的意識。這時候,如果爸爸媽媽媽沒有及時給孩子提供幫助,那么孩子將來會很可能只知道“如何與人相處”。
05
越獨立,越能夠幸福
“爸爸不想陪我”、“媽媽不讓我上幼兒園”………………這些行為,讓人感覺十分的無力和絕望。
從這個角度出發,現代人的生活品質構成了一個三角形,當一個人有了依賴心,那么任何事物都會不依賴身邊,孩子會把這個依賴心理帶到集體生活中。
1)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爸爸媽媽與其擔心孩子不獨立,不如從現在開始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這樣他才能擁有幸福的人生。
比如,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是獨一無二的,你可以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不要讓孩子和陌生人作為他的保姆,讓他們成為你的孩子。
還有很多家長會一直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生怕孩子在學校遇到什么意外事件。我們這里,家長確實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去不斷的鍛煉孩子的獨立能力,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孩子將來也會成長得更加獨立。
2)鍛煉孩子獨立
讓孩子自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尤其是要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給孩子泡腳腳,幫孩子洗澡,給孩子剪指甲,這樣的教育方式,是非常有利于孩子成長的。
不要擔心孩子不會做,只要給孩子時間,孩子就會自己動手去做。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就應該培養他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自己收拾東西。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孩子慢慢地就會學會了獨立。
3)鍛煉孩子自理能力
“你怎么這么笨,連這么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很多父母都在孩子做錯事的時候責罵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自卑,認為自己沒有能力,慢慢的就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內向,甚至開始產生自閉癥。
《卡爾威特的教育》書中說,教育孩子,不要只追求了速度,而忽略了質量。他把孩子的每個細節都記錄下來,并且每一次孩子犯錯誤的時候,都要在孩子的筆記本上記下來,讓孩子自己去修改,孩子才會成長得更好。
父母總是會認為自己比孩子厲害,想要幫助孩子糾正錯誤,讓孩子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殊不知,這種做法只會讓孩子失去了努力的方向感。
聰明的父母,都會用心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并且耐心地給予鼓勵和贊揚,讓孩子獲得自信,更有信心和動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