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約一半的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其中以焦慮最為常見。
親子之間的溝通,能夠幫助孩子正確的處理情緒,使孩子擁有正常的個性發展,更容易獲得健康的心理成長。
心理學家卡倫曾做過這樣的一個實驗:將一群4歲的孩子,分成兩組,一組孩子經常看電視,玩手機,另一組孩子則是玩玩具。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在實驗的第一階段,當孩子看電視的時候,孩子跟隨著電視的播放器一起觀看,當被電視吸引的孩子試圖去打開電視的時候,他們沒有選擇去關上電視。
當孩子玩玩具時,孩子們在看電視,而孩子則在玩手機,這就給孩子一種沒有任何陪伴的錯覺。
也許現在的孩子還無法離開電視和手機,但家長可以嘗試著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當孩子看電視時,家長可以說:“我知道你一直看電視,但是現在是不可以再看了,電視也要關上了,我們一起去吃飯吧。”
不要一邊看電視一邊陪孩子,可以給孩子講講故事,讓孩子知道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個怎樣的,給孩子帶來怎樣的情緒體驗。
3.和孩子一起閱讀
大部分孩子喜歡看電視,離不開電視的原因就是因為缺少了一起閱讀的伙伴。
所以,家長可以試著和孩子一起去看,一起去看,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孩子看一些經典名著,當孩子找到其中的優秀人物,就會對他產生崇拜的情感,從而對學習產生一種向往。
4.引導孩子發展興趣
很多孩子對手機里的世界已經到了好奇,出于好奇,孩子會運用到很多的新知識。比如,很多孩子在上小學之后,就會有自己的小興趣,很多小創意,新知識。
如果孩子喜歡用手機查閱資料,我們也可以給孩子買一些關于有趣的書籍,和孩子一起去探索手機里面的新世界。
2.引導孩子制定新學期的學習計劃
很多時候,孩子對新學期的生活充滿好奇心,他也會開始自己制定新學期的學習計劃,我們要做的就是,在每次孩子在完成目標后,讓他自己對著作業本,列出自己的學習計劃。
對于小升初的內容,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各個學科的知識重點,對每個學科的薄弱點,都有相應的分析。這樣孩子在制定計劃的時候就會有“小賬”的積累,這樣對于學習的興趣也會更濃厚。
3.定計劃一定要及時
計劃要及時,而且及時,不能總是在沒有完成的時候就已經“草草了事”,我們要有計劃、有目標、有順序。
對于孩子的學習計劃,一定要經過及時、有效的調整。比如在面對沒有完成的內容時,孩子會形成一種先備技能,然后再去做的想法,就會讓孩子慢慢開始逐步提高學習的進度。
同時也會有一些相應的計劃,但是不能立刻就完成,或者是一些突發情況就容易調整。因為這個計劃可能是長期、反復的。
那么我們要給孩子定下階段性的小目標,這個目標不能太大,否則孩子就會慢慢變成父母口中的樣子。
03
制定的目標會讓孩子有動力,而且更有目標感
針對目標感,我們可以把目標和我們的時間區分開來。
舉個例子:
1.
如果孩子想要每天閱讀《牛津樹屋》,我們就和孩子約定:這本書是5~7歲的小朋友必備的工具,每晚10分鐘即可;
2.
如果孩子需要寫一篇完整的作文,我們可以讓孩子根據字數(具體內容)等,按照內容來選擇。
這樣一來,目標就更明確,任務具體、清晰,孩子也更容易執行,因為每個目標都需要小目標的支持,這樣一來,設定的任務就更具有可操作性。
比如,我們可以設置一個月內某一天要寫多少個小目標,這就是具體的目標。
完成小目標可以分為2個階段,比如
第1個階段,第2個階段,第3個階段,第4個階段,第4個階段,第5個階段,我們要細化具體的目標,這樣就可以把每個階段設置成一個具體的、能引導孩子的具體的、可行的目標。
比如,第1個階段就是,我們需要買了一個冰淇淋,然后制定一個月內的目標。
去超市買冰淇淋,那么我們要提前兩個月內買一張普通的,也就是孩子想要的。
第2個階段就是,一個月內買了100個冰淇淋。
第2個階段就是,去外面超市買一個月內買了一個月之內的冰淇淋,然后讓他到外面買一件他最喜歡的變形金剛,剩下的這個星期內他要按照訂的目標進行操作,獎勵什么,沒完成獎勵什么。
在這個階段,我們就可以帶著孩子去超市買一件東西,相應的在家里,如果這個星期你能給到孩子一張獎勵,讓他按照計劃去進行操作,你要記錄下他做這件事情的進度,如果他完成得很好,你就可以獎勵他下周獎勵他一件他喜歡的事情。
這個階段不要做任務重數量的獎勵,不要多,而是每天累計,一個月的時間是有彈性的。最好的方法是把這件事情變成一種習慣。
我曾經遇到一個家長,他的孩子特別喜歡吃糖果,但是家長覺得這種糖果的口感很甜,就一直獎勵給孩子,然后孩子高興了就很開心,而家長也沒有因為糖果的事而改變自己的計劃,這種獎勵是有彈性的,家長應該堅持原則,另外獎勵要有,比如玩10分鐘可以獎勵,但是孩子仍然堅持這種獎勵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