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都不想要他了
父母給孩子報名興趣班的時候,一想到孩子就會焦慮,那么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很多時候,父母給孩子報名興趣班,他們就會擔心孩子學會的很少。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也會擔心孩子愿不愿意去學習,參加的時候會不會沒有興趣。
也正是因為父母們太焦慮,太容易把孩子的興趣發(fā)展成我們焦慮的原因。
學習的時候,有些孩子不想學了,父母就會像看到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孩子,你怎么不學啊?你要不要去學啊?!”
面對孩子的時候,父母是要把他們培養(yǎng)成真正的人,而不是當做機器,機械的完成任務。
03
怎樣讓孩子的學習產生內驅力
既然孩子學習沒有內驅力,那么就需要孩子從學習中獲得內驅力。
首先要了解,內驅力是指孩子在面對學習的時候,產生的一種能引起我們期待作用的一種內部喚醒狀態(tài)或是一種內部動力,屬于外驅力所具有的自主、主動性。
1.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
父母應該根據(jù)孩子的意愿和性格特征,為孩子提供選擇的機會,激發(fā)孩子的內驅力。
舉個例子,父母可以用一個孩子感興趣的小游戲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拼圖游戲,拼裝積木,下圍棋等等。
當孩子玩游戲時,父母應該做的事,不是阻止孩子,而是幫助孩子找到興趣所在,并且鼓勵孩子堅持下去。
也許孩子在搭積木的過程中會遇到困難,但是父母要做的,就是提供給孩子思考的機會,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在過程中,鍛煉了孩子的耐心和專注力。
孩子更加愿意投入,用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并且達到目標。
比如父母可以跟孩子說:“我看到你搭積木搭了好幾塊,你真的很棒,媽媽真為你高興!”
鼓勵和夸獎孩子需要付出的努力,也是向孩子傳遞一個信息:“我看到了你的努力,你很棒!”
當孩子獲得成功后,就會更加的自信,也會變得更加的努力,不斷的進步。
所以我們要多鼓勵孩子,當孩子取得好成績時,就告訴孩子:“你真棒!”“你真厲害!”
而不是說:“你真聰明!”
同樣的道理,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他也會愿意去找你幫助他去解決,而不是,當孩子一次次的成績沒有達到我們的預期的時候,我們就責怪孩子不努力,孩子一次次的努力換來的不是父母的贊揚,而是責罵。
我們應該先去了解一下孩子的學習習慣,以及孩子的學習基礎在哪里,如果發(fā)現(xiàn)了問題,我們要及時地指出來,并且給予孩子正面的引導。
比如說:“媽媽看到你的語文作業(yè)和英語成績提高了,真不錯!”
我們可以這樣說:“媽媽看到你的語文學習成績提高了,做事情越來越專注了,沒有對語文學習、英語、英語這樣的抵觸情緒。你對語文學習、英語也越來越感興趣,和爸爸媽媽一起到外面旅游,遇到好朋友的情況,也會非常樂意和父母分享。”
我們只要看到孩子的進步,看到孩子的努力,才能更好地鼓勵到孩子,讓孩子在我們的鼓勵下,不斷進步,不斷進步。
06
合理安排時間,勞逸結合
孩子玩是天性,但學習不一定要緊,孩子學會勞逸結合,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當孩子全身心投入學習時,孩子的大腦會疲勞,人也會感到疲倦,學習的效率就會下降。所以,家長要合理安排孩子的學習時間,勞逸結合,提高學習效率。
07
不要急躁粗暴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快節(jié)奏的社會,急躁不得,如果你用了自己的焦慮,給孩子貼上了太多的負面標簽,孩子只會越來越慢,做事的效率越來越低。
如果孩子在做作業(yè)的時候,家長總是催促,就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家長要讓孩子學會自己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當他能做到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高效完成作業(yè)時,就會感受到自信心,有了自信,孩子就會自然而然地投入時間,不再因為太多時間而感到煩躁。
如何避免孩子形成拖延癥?
1.父母不要過分的催促
家長在孩子做作業(yè)的時候不要去打擾孩子,因為家長的“焦慮”很容易形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
因為孩子寫作業(yè)的過程中,遇到一個小長時間沒寫作業(yè)的孩子,有可能就是被其他人催促,于是他也磨蹭起來,想盡各種辦法拖延。
這時,家長要認真對待,即使孩子并沒有按照規(guī)定的時間完成作業(yè),家長也不要過度的催促孩子,在不催促的情況下,孩子自然就會提高效率,認真寫作業(yè)。
2.家長不要干擾,給孩子獨立的空間
很多家長在孩子寫作業(yè)的時候,會把孩子的房間進行一些聲音放低一些,可能家長會嫌孩子房間里有聲響,就會過去查看一下,沒想到發(fā)現(xiàn)孩子根本沒有在寫作業(yè)。
在孩子寫作業(yè)的時候,很多家長的聲音會越來越大,甚至還有一些家長直接在旁邊訓斥孩子,導致孩子不敢出聲,怕影響到自己的情緒。
所以很多家長在孩子寫作業(yè)的時候,會在一旁玩手機或者看電視,這樣子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