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話怎樣教育孩子
如何教育孩子
孩子有時候也不聽話,比如不愿意學習,認為學習不是很重要,要求父母在旁邊監督的時候他才會認真去學習。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但是父母不在旁邊盯著的時候,孩子就不好好學習,做什么都很懶散,包括寫作業。
俗話說,貪玩是孩子的天性,每個孩子都貪玩,對于這個世界都充滿了好奇,想去探索。
所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找到孩子貪玩的真正原因,并且加以正確引導,讓孩子的生活、學習中充滿陽光。
但是,作為父母,我們有時候很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是,容易情緒化,喜怒無常。
看到孩子搞小動作,我們也很容易情緒化,跟孩子發生沖突。
之前的那次開學,是我自己一個人帶孩子,現在的孩子是寄宿生,白天都是自己在家,晚上接回來。
這樣下來,孩子的作業怎么完成?如何和父母互動?
這是我思考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個問題。
回到家后,我決定先從兒子玩手機這件事入手。
因為玩手機這件事,我們發生了很多的沖突,沖突,所以才有了這樣那樣的結果。
他每次從玩手機,就慢慢開始變得急躁,不想寫作業。
而我呢,一開始會說教,并且指責他。
但是后來,我改變了,我開始改變自己的行為。
我開始不動聲色的觀察,開始做各種各樣的改變。
我發現,我的內在的擔憂遠不止于此。
因為我從來不愿看著兒子就玩手機,更不會在他學習時與他一起討論學習問題。
只要他聽到我說他的缺點,他馬上就會聯想起我的缺點,然后會更加嚴厲的批評他。
所以,有的時候,他甚至會因為一點小事就發脾氣,甚至于大吵大鬧。
當我意識到,我并沒有采取措施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我這樣的做法,恰恰是在幫助孩子變成更好的自己。
第二天我就找來了兒子的同學,詢問他的情況。
他想要考入北大,可是北大有一半的學生能上本科。
但是,他不想上學。
他覺得只是因為他的父母是那么差,所以沒有考上大學。
他說,他覺得生活不容易,想著死得很痛苦,想著自己很辛苦,對不起父母。
他在心里也暗示自己,一定要讓父母過上好日子,我應該考上好大學,我必須要讓父母滿意,因為我是父母的孩子,而不是學習機器。
因此,他內心深處產生了很強的“我能實現自我價值”的這種內在驅動力。
這就是心理學里的“勝利者效應”,即勝利者效應。
當我們的孩子受到父母的期望時,孩子會認為“我就是這樣的人,父母會覺得我不夠努力”,這就會產生一個消極的心理暗示,讓他認為“我不夠好”。
其實,父母的表揚和鼓勵能幫助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會增強孩子的信心,讓孩子更加努力。
《媽媽是超人》里,梅婷的女兒快快快要上幼兒園中班了,在家里經常會跟爸爸媽媽聊天說自己在學校的每一件事情,都能夠得到表揚和鼓勵。
在學校的時候,班級里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老師的表揚,快快對自己充滿自信,因為在家里她知道自己的成績是很好,會受到表揚。
但是快快開始有了厭學情緒,她不想學習,覺得自己怎么努力也不能讓爸爸媽媽看見自己的成績,因為在她眼里爸爸媽媽媽都看不見她。
梅梅自己的成績一直都還可以,快快是一個非常自律的孩子,但是自從上了初中以后,她變得越來越不愛學習,而且開始厭學,抵觸去學校,梅梅的父母非常著急,后來聽了老師的分析,才知道了孩子出現厭學的真正原因,也是因為父母的忽略,導致孩子離家出走,開始吸毒了。
梅梅的父母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回家后便對女兒進行了一頓批評教育,批評教育,并且讓快快停止了早戀,可是快快卻說,別人都可以好好學習,而我卻天天抽煙,這讓父母很失望,為此他們和老師找來心理咨詢師,希望心理咨詢師可以幫忙改變一下,但是父母想不到的是,就是希望快快開始打游戲,為此父母還責罵了快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