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不聽話的孩子是報恩的孩子,并且當你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有沒有意識到,他們對你這個年齡段,已經存在著巨大的代溝,自己的兒子在你面前沒有任何的語言優勢,然而你卻在兒子面前毫不留情地抨擊他,甚至于說自己不需要回報。
當父母的做法,并非真的如此,反而更像是一種負面的暗示,而孩子是不是在你的面前就成了一個只會念叨的孩子,是你在看著他長大呢?顯然這樣的父母并不值得擁有良好的自我。
父母想要培養出優秀的孩子,首先就要懂得去肯定和贊美,而不是一味的責怪孩子。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正如小時候,爸爸媽媽對孩子的肯定和表揚是孩子前進的動力,并且鼓勵的背后就是成功的一半,也就是說,父母并不希望孩子做到完全順從自己。
所以,在父母經常否定孩子的時候,就會導致孩子認為自己在父母的眼中是個壞孩子。
如果孩子得到的表揚和鼓勵太多,這對孩子的自信心也會因此受到打擊,而變得更加的自卑。
如果父母經常因為孩子的驕傲而批評和訓斥,則會讓孩子的自我認知形成一種扭曲,孩子會覺得這就是自己的價值,別人的表揚也是他人的。
就會形成孩子的習慣,
當這種習慣形成之后,對孩子的影響就是真的很大,甚至會因此而影響孩子的一生。
孩子其實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會有自己的動力,有動力也有興趣。
而且在孩子內心深處,他們會認為,自己的能力不重要,爸爸媽媽媽認可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當孩子內心有這種對自我認知的刻板印象的時候,就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一旦孩子覺得自己無法改變現狀,就會產生厭惡、逃避的心理,做事情只憑著自己的興趣而已,會出現一種破罐子破摔的心態,破罐子破摔的現象。
由此可見,孩子缺乏內在動力,對事物的熱情和興趣就會被遏制,也不利于孩子的發展。
有些家長總是抱怨孩子不聽話,不能堅持,也不聽父母的勸告,一旦父母有說教的苗頭,就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不能認真的去完成一件事情。
這種消極的情緒,會給孩子帶來非常消極的影響,
會讓孩子在生活中失去自我的信心,遇事消極悲觀,自暴自棄。
而有些家長,從來不夸獎孩子,總是說“你真棒”、“你真聰明”、“你真厲害”。
這樣的孩子就容易產生驕傲心理,并且容易變得自大,對于學習也失去興趣,沒有上進心,甚至會感到很孤獨。
3、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當孩子一次考試考差了,家長可能會說:“你怎么這么笨,連這個都做不好。”
這樣的評價會讓孩子感到難過,并且沒有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支持和關心。
這樣的話,他很可能會自暴自棄,甚至出現厭學的情緒。
有的家長會說,這有什么可怕的,你再努力一點,一定就一定能做到最好。
這就讓孩子慢慢的失去了學習的動力,也會慢慢的變得自卑,覺得自己怎么都學不會,甚至會懷疑自己的能力,因為在他們的潛意識里已經形成了這樣的想法:我是真的學不會,是我太笨了,學不會,我是個笨蛋。
有的家長會說:“你還小,你不懂什么大不了的,別的孩子能學好的,你做不到,你就早點放棄。”
這種鼓勵式的方式,家長會讓孩子感覺自己的努力沒有意義,漸漸地產生了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從而失去了學習的動力。
經常打擊孩子,會讓孩子失去自信,慢慢的破罐子破摔。
很多時候,家長的出發點都是好的,只是他們的表達方式,讓孩子感受到了一種壓迫感,讓孩子有了一種無力感。
三、適當的挫折教育,會讓孩子更加自信。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說過:“人類最深處的需要,就是感覺被人欣賞。”
被人欣賞的孩子,會很有自信,他會懂得“有所期待,有所期待,有所成長”。
要讓孩子懂得什么叫做“有期待”,而不僅僅是“不期待”。
有期待才有動力,這是激活生命能量的原動力,是一種最強勁的力量,會促使孩子自覺去拼搏、去奮斗、去追求,去追求,去努力、去拼搏、去拼搏,去實現自己的夢想,讓生命力成為孩子生命成長的強大動力。
這就像是蘇霍姆林斯基那句經典的:“人的心靈如同一張白紙,需要不斷地畫畫,而不是被按照畫人物的原色涂上。”
孩子的心靈是無比豐富的,即使是閉鎖,也會有自己的特點和想法,而這些想法可能因為父母的管教太過嚴苛而缺失。所以,在這個階段,父母要讓孩子去嘗試去發現、去做一些改變,讓孩子一點點去進步。
如果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求太多、管得太嚴,就會束縛限制住孩子的發展。
在這個階段,如果父母沒有做好足夠的教育引導,孩子就會變得比較叛逆,而這個時候,家長如果在教育方式上,與孩子發生沖突,只會怪孩子不懂事,不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