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孩子有陌生人焦慮,該怎么辦?
10歲的孩子有陌生人焦慮,該怎么辦?
5歲孩子有陌生人焦慮,該怎么辦?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我有一個陌生人焦慮,該怎么辦?
我這里有一個小插曲,上午我去上班的時候,我兒子玩他的球,他在我身邊一直玩,我就只在后邊看著。他如果在我離開后他就很不開心,那我就立刻跟他說,如果你不走,我就走了,哪怕讓他哭半天,也好過他想我的心情。
但我這里還是要對他說的。
前幾天,帶他去過我們家附近的公園,他特別興奮,一路上都在玩球。
可是到了公園后,他就很不開心了。我們就約定好,我們在公園里先去玩一會兒,這時候他也不哭了,抱著我說,媽媽,我們今天下午我們一起去公園玩吧。我和他說,你如果你一直不哭,我們就可以繼續去公園玩。我們必須在公園玩了,而且你下午也要回家了,我們就可以自己買玩具了。
你看,這就跟我們平時帶孩子出去玩,在小區里玩的時候,帶著他一起去。他看到了自己喜歡的玩具,就會開始和小朋友們一起玩,開始和同伴一起玩。所以可以找一些和同伴一起玩的玩具,這些玩具會在你和他之間建立聯系。我和他說,讓他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然后再到其他的地方去玩。
當然,你的孩子可能會說我不要去,那我也不要去。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游戲和和孩子的互動來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
孩子愛我們,我們也愛孩子,如果因為某件事,而讓孩子變得更加粘人,那我們也要反思一下,是不是我們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式有問題,或者說我們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問題,所以才會讓孩子變的更粘人,更粘人,更粘人。我們可以先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自己對孩子的陪伴和關心不夠?是不是我們做了很多事情讓孩子覺得松懈怠慢,比如說陪孩子去樓下公園、讓孩子玩沙子,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但是孩子的行為依然沒有改善,反而孩子越發黏人,因為孩子的注意力更加分散。
我們可以想想如果我們是做自己的工作的話,一個星期五晚上下班回家后,我們最喜歡做的事情是追劇,在追劇,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孩子又在做功課,我們還可以一家三口的吃飯,讓孩子感到十分的幸福。孩子也能感受到我們的辛苦,會更加的懂事。
有了這樣的溝通方式,雙方就能夠得到互相的理解,我們就能夠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溝通。
2、用心溝通,了解孩子的想法
溝通,也是一門學問,孩子最不喜歡的就是父母在說話的過程中,敷衍的態度。對孩子來說,溝通交流是一種情感的表達,如果孩子只是一味的不愿意,父母就應該選擇用心聆聽,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也許會讓你的溝通變得更加的順暢。
只有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才能及時的發現孩子的問題,才能夠及時的解決問題,這樣的溝通才會更加的有效。
3、尊重孩子,與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
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在溝通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氣,不能帶有指責的口氣,讓孩子能夠感受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孩子才能夠接受家長的教育。
只有家長足夠尊重孩子,和孩子處于平等的狀態下,溝通才能進行下去,而不是一味的命令。
孩子不愿意與家長溝通,主要有這3種原因
1、家長不懂得尊重孩子
孩子雖然是孩子,但是他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家長如果不把孩子當做是自己的孩子,他是不可能會尊重的。
當家長總是對孩子說“不”的時候,就是在強化孩子的不服從,家長應該考慮一下孩子的想法,并且尊重孩子的想法,因為這也是孩子成長中的一種經歷,家長要多跟孩子溝通,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孩子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