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青少年心理專家說,容易沉迷網絡游戲的原因有:有的是缺乏父母陪伴,有的是“朋友太少”,導致心生孤獨,有的是沒有找到其他可以交心的事情,而游戲能讓他們填補心里的空虛。還有一種孩子沉迷于游戲,是因為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其它的快樂,只能在虛擬的世界里尋找。
此外,一個中學生也說:我通過游戲,能夠找到歸屬感和價值感。
比如說,在游戲中,大家打怪升級,我可以扮演各種角色,我很厲害,大家都會羨慕我,我在游戲中我就是這個角色的一部分。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所以,歸根結底,游戲給孩子帶來的歸屬感和價值感,遠遠勝過我們“監督控制”給他們帶來的成就感。
孩子在現實中缺失的歸屬感和價值感,就像毒品一樣,一旦有人給它上癮,就會有很大的概率會進入。
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只要付出一些努力,收獲一些果實,就能收獲滿滿的成就感和價值感。
——《王者榮耀》
這個游戲的本質是讓孩子們參與其中,他們是想掌控“他人”的。
3歲孩子正在體驗“被控制”的后果
心理學家皮亞杰曾說:
“游戲是兒童的工作,游戲是兒童的工作,游戲是兒童的生活。”
孩子們將游戲視為生活的重心,游戲就是生命的重心,童年游戲就是最好的生存的形式。
孩子一旦游戲被限制,就會喪失生活的興趣,甚至出現偷窺探、偷竊、搶劫等不良行為。
“家有家規”是件好事,但是現在大多數的家庭里,“家規”恐怕已經夠寬松了,有些家庭里的規則已經夠寬松了,連孩子都喘不過氣了。
其實,在家庭中,規矩的實施對孩子來說,并不容易。當規則被打破時,孩子的表現會更加激烈,這會給家庭關系帶來很大的挑戰。
因此,在對孩子規則建立““立竿見影”的同時,家長也要注重“立竿見影”的教育方式,最好能夠摸索到底,從而讓規則變為現實。
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1、讓孩子理解規則
我們常說,規則對于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如果孩子不聽父母的話,就會缺乏規則意識,會對孩子的生活能力造成影響,但是這并不是全部。
孩子到了一定年齡,一定的規則意識會慢慢培養起來,這個時候,父母就要尊重孩子,讓他們了解社會規則,明確自己的職責和任務,讓孩子明白為什么要遵守這個規則。
只有孩子發自內心的認可規則,他們才能擁有自律,即使父母沒有說清楚規則,孩子也能自覺遵守規則。
2、 讓孩子明白規則的意義
很多父母在孩子小時候不給孩子制定規則,任由孩子自由發展,等到孩子長大了,才發現規則難以執行。
因為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在規則的約束下,他會明白,自己在做事情的時候,規則是為了自己。這個時候,孩子就會形成自律的好習慣。
父母要給孩子做好規則的引導
圖片來源于網絡
只有在孩子小的時候,讓他們明白規則,明白道理,才能幫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這樣才能形成孩子自律的好習慣。
圖片來源于網絡
3、 用行動教孩子自律
有句話說得好: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則,要和孩子一起行動,父母就要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
父母要通過自己的行動,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學會自律。
當父母自己都管不住自己的時候,孩子才會慢慢學會自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們要以身作則。
自律的孩子,才會頂天立地。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現在,很多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學不進,成績差,輟學的原因就在于,父母的不自律,是父母的“榜樣”。
當孩子懈怠的時候,父母要做的是監督、引導、督促孩子。
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監督、控制,而是引導和陪伴,做孩子的榜樣。
孩子很容易沉迷于手機,其實不是手機本身的問題,而是孩子沒有被父母重視,沒有獲得父母的陪伴。
所以,想讓孩子遠離手機,父母應該做好陪伴的作用。
在這個過程中,親子關系也會發生變化,孩子會慢慢地放下手機,父母也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找到自我價值感。
當父母和孩子一起制定好的手機使用規則后,雙方都要嚴格遵守執行。
這期間,父母需要注意幾點需要注意:
01
放下手機和孩子好好溝通
父母要用溫和的態度去溝通,不要總是高高在上,這樣也會引起孩子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