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前幾天看到一檔節目,《少年說》中,一位小學生站在臺上說到:“我現在一看到你們,我就覺得煩”。
的確,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因為父母過度訓導,孩子因為父母的過分溺愛而變得越來越叛逆。很多孩子會在無理取鬧的時候,用耍賴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那么,父母應該怎樣對待孩子不聽話的問題呢?
1、耐心一點,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
當孩子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父母會告訴孩子“這樣做不好”,“你想下來看看是不是有點難”,“不要,我幫你撿起來”………………
這時候的父母往往過于強勢,其實也是在告訴孩子“應該,不能,不可以,不要”。
因為父母的強勢之后,孩子會因為害怕,而不是學會表達自己,而在孩子心里留下一個非常糟糕的印象,認為“我可以自己處理”。
那么,當孩子以后有自己的想法,要讓孩子說出來,那么,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成為他自己。
但是,尊重孩子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需要父母有一定的技巧,才能讓孩子的成長更順利。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也會遇到一些困擾,而如果家長總是逼迫著孩子說出來,孩子可能會變得比較叛逆,或者變得非常懦弱,
也不愿意去尊重父母,而這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傷害。
所以,當孩子說一些負面的話時,家長一定要注意和孩子溝通,要學會引導,讓孩子將負面的情緒表達出來。
當孩子表達出來以后,家長要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讓孩子自己意識到什么事情應該做,什么事情不應該做。
家長要用正確的方式,幫助孩子排解負面情緒
1、學會傾聽,學會觀察孩子的情緒
家長要細心觀察孩子的情緒,不要總是急于給孩子下定論,認為孩子的情緒都是小事。
我們要學會觀察孩子的情緒,找出孩子的情緒的誘發因素,并且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壓制孩子的情緒,要學會理解孩子的情緒。
2、讓孩子學會傾聽,學會訴說
家長要讓孩子學會傾訴,當孩子跟父母傾訴的時候,家長要學會聆聽,并且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問題。這樣,家長才能在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時候,與孩子更加有效的交流。
3、學會傾聽,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三十六計》三十六計都有一個固定的計謀,那就是把計融入自己的想法,用計謀的方式去戰勝自己,把控自己的情緒,從而有利于我們的做事。
有的家長可能會問,既然孩子也知道三十六計的套路,就不要隨隨便便的打孩子,而是讓孩子學會自己合理的、正確的控制自己的脾氣,讓孩子更有出息,這樣就可以把控自己的情緒,對于孩子的教育也會起到一個很大的效果。
4、學會分享,學會團結合作
孩子如果能學會正確的與人交往,那么在以后為人處世就不會過于苛刻,因為孩子的心胸寬廣,不僅可以做到以禮待人接物,還可以做到積極合作,做事的計劃性和條理性都會很強,與人交往也會比較流暢,處理事情也比較理性,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家長一定要學會以朋友的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這樣才能明白孩子的想法,更好的引導孩子成長。
總結:
孩子進入青春期后,身體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不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家長要做的就是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將孩子更多的個人發展當做自己的事情,家長只需要給孩子適當的空間,不要過多的干涉,這樣孩子才能發展的更好。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