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的兒童青少年心理疏導資料中顯示,兒童青少年心理熱線的火爆情況,因為家長、學校及社會等對于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高的幫助作用。那么,究竟什么是兒童青少年心理疏導呢?
面對孩子的心理問題,家長應如何做?
前幾天,楊浦區街道惠民群眾陳先生反映,因為長期在外打工,每個月才回家一兩次,這次,他們從老家去的時候,兒子小明都已經上初中了,這次他放學回來還沒高興幾分鐘,就被陳先生拉進自己家里,鎖在房間里,過了好幾天,孩子終于松口,問他為什么總是“作”,“就是不想學習,沒辦法,不想學習”。陳先生與小明是鄰居,小明現在上初二,每次回來都是把書包一扔,躲在房間里不出來。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陳先生說,小明小的時候,他就喜歡出去玩,經常趁著媽媽不在家,偷偷在客廳玩游戲。現在他已經15歲了,還不愿意回來,他知道自己是被父母拋棄的,所以非常地渴望回來,但是在外打工的他并不知道回家之后會是什么樣子。
“我沒有跟他說過他,當時他是瞞著我不知道回家的,說到回來后就把自己關起來,就是因為我要上班不能陪他。”
小明直言不諱的表示,在學校外面的時候,從來沒有遇到過像他這樣因為談戀愛而導致不想回學校的人。而且小明現在已經是大二了,每天在家打游戲也沒有什么好的心情,他現在想回到學校,他最擔心的就是考試。
“其實我也知道我的爸媽不反對他們,但他們一定很忙。”
“在你的一生中,還有很多事情是你自己無法控制的,你需要學會放棄。”
小明在知乎上對父母很是愧疚,也想要改變,但他說的卻是他的父母根本做不到的。
而父母沒有能力直接讓小明放棄,只是幫助小明做好了心理建設,讓他的壓力減輕了一些,還讓他明白了,對異性的好感,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對異性的好感,其實是一個很自然的事,往往在現實中是沒有辦法界定清楚的。你現在喜歡對方,是因為你具有美好的品德,在別人眼里你是個好孩子。”
你看,父母是可以通過具體的事件來幫助孩子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從而幫助孩子建立起自信,才會主動去接受對方的喜歡。
2、認真聆聽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
孩子跟你說他的煩惱,一方面,可能是你沒有認真聽他說,另一方面,可能是你根本沒有認真聽他的想法,沒有站在他的角度去體會他的感受,沒有走進他的內心世界。
所以,我們要做的,是認真聆聽孩子的心聲,去感受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
當我們了解了孩子真實的想法之后,就可以根據孩子的喜好,引導孩子對自我的認知,對生活中不合理的信念和不合理的行為進行合理的改變。
舉個例子,孩子不想周末去上補習班,但是每天都要上午第四個小時,回家之后就寫作業、看電視,效率很低。
媽媽可以這樣引導孩子:“這個小時,如果你能夠寫完功課,可以去玩兒。如果你能把作業寫完,周末就去玩兒。”
或者媽媽這樣跟孩子說:“寶貝,媽媽知道你是一個非常認真的孩子,媽媽希望你以后能夠繼續保持。”
這樣一來,孩子的負面情緒就得到了釋放,而不是出于對父母的恐懼。
等到了差不多的年齡后,他們能夠擁有更高的情商,這個時候,他們對父母的這種做法,就會自動自發的認同。
而此時,父母和孩子之間就會建立起信任,在關系之中他們會把父母當做是盟友,和父母之間建立起更親近的關系。
這個過程是需要時間的,父母會付出很多,但是最后結局都是美好的。
那么父母們如何做,才能改變孩子的壞習慣呢?
1. 給孩子自己替代掉“壞習慣”
孩子習慣的養成,是需要時間的,如果你想要孩子養成良好習慣,那么就一定要幫孩子改掉壞習慣,給孩子去做這些事情,并且做好監督。
如果父母強制的把孩子的一些壞習慣改掉,那么孩子就會更加不配合,甚至會讓孩子更加變本加厲,所以,想要孩子改掉壞習慣,那么就一定要給孩子留出適當的時間。
其實,父母可以給孩子培養一些其他的興趣,比如說孩子喜歡畫畫,那么就可以從畫畫中找到一些有趣的事情,這樣孩子就會將這項興趣愛好轉化為了穩定的愛好,當孩子發現了這些興趣之后,他的注意力自然就會被吸引,并且慢慢的忘掉這件事情。
3、父母要學會適當的鼓勵
作為父母,其實對于孩子的鼓勵是很重要的,但是父母如果總是讓孩子在做事的過程中,三心二意,那么肯定是在有意無意的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覺得父母根本就不愛自己,還不如不投給他們。所以父母要學會正確的鼓勵,讓孩子更有動力,同時也讓父母更好的教育孩子,使孩子在做事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