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孤僻和抑郁比例低,我認為與父母親子關系比較僵化。父母疏于與孩子交流溝通,孩子遇到問題沒有正確的指導引導和解決,就容易和別人產(chǎn)生矛盾。
張海波提醒,孩子有了心理孤僻和抑郁傾向,家長要多注意。
家庭教育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課題,家長在教育子女時應注意些什么?
\
以上五點是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jīng)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抑郁癥在青少年時期往往會有明顯的情緒低落,但不等于每個人都會出現(xiàn)抑郁癥,青少年抑郁癥的表現(xiàn)經(jīng)常會有以下幾種情況:
1、父母和子女缺乏交流,父母只知道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少了解孩子的思想,只知道一味地說教,不要說孩子,要做孩子的朋友。
父母要經(jīng)常和孩子交流,如果有問題,要及時和孩子溝通,解決問題。而不是只是一味地說教。
2、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覺得自己不值得父母花心思關心愛護,反而更容易產(chǎn)生逆反心理,對父母的說教和批評不屑一顧。
3、缺乏耐心,對任何事都顯得不耐煩,動不動就用“不”反抗父母。
4、對自己要求高,無法耐心聽你講話,或者跟父母對著干,時不時提出自己的要求。
5、愛發(fā)脾氣,變得特別暴躁,有時候,會跟父母唱反調(diào),以此來證明自己長大了,自己可以掌控生活了,不想再受父母的管教。
孩子叛逆的原因
01、自我意識增強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孩子獨立意識越來越強,他們渴望擺脫家長的管束,不再需要按照原來的生活習慣來生活,所以會經(jīng)常跟父母頂嘴,有時候還會摔東西,通過這些行為來展示自己在大人眼中的重要。
有一個初二的男孩,成績一直不好,媽媽每次跟他提到學習的時候,就忍不住地發(fā)脾氣,有時甚至會動手打他。媽媽知道打罵兒子不僅不會改正,反而讓他產(chǎn)生逆反心理,因為媽媽說得太多了,他覺得媽媽在控制自己,自己是無能的,是沒有價值的,所以他要反抗,他要大鬧。
但是媽媽無論怎么用力,孩子就是不起來,最后媽媽也失去了耐心,開始大聲吼大,說教,講道理,恐嚇,甚至是拳打腳踢。結(jié)果就是孩子越來越叛逆,他越來越不想上學,越來越不想去學校。
這就是典型的厭學行為。
這種厭學行為往往出現(xiàn)在學習成績差不多的學生身上,這個時候他們會對學習產(chǎn)生厭煩情緒,上課不想聽課,不想寫作業(yè),逃課逃學等。在家長看來,這是厭學行為。
但是經(jīng)過近20年的教學生涯,我發(fā)現(xiàn),厭學行為的產(chǎn)生并不是簡單的某個或某個個案,而是多種因素綜合在一起造成的。
02
我們家長最該做的,不是去責怪孩子,而是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
比如,有的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一會發(fā)出“這題做得不好”的聲音,一會發(fā)出“這題做錯了”的聲音,這些都是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犯的錯誤。
但是很多家長卻沒有意識到這恰恰是孩子最不喜歡的,正是因為這種錯誤的評價,會無形中給孩子增加壓力。
很多孩子由于長期在學校被比較,所以就會把成績看得比較重要。如果孩子總被比較,孩子就會開始對學習產(chǎn)生抵觸情緒,為了獲得父母的關注,他可能會選擇逃課、逃學,長此以往,漸漸地,孩子就會放棄學習。
3.讓孩子明白為什么要學習
有些孩子不喜歡學習,是因為父母給他的壓力太大了。
父母的目標太高了,他們一想到要考上好大學就會覺得難受,壓力巨大。所以他們總是在給孩子施壓,希望孩子能夠達到父母的要求。其實,這并不能解決孩子的問題,因為父母根本不相信孩子能夠完成學習任務。
當孩子無法完成任務的時候,他們就會產(chǎn)生消極情緒,對學習產(chǎn)生抵觸,久而久之,學習成績也會下滑。因此,讓孩子知道為什么要學習,如何才能提高成績,家長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學習的意義,注重孩子努力的過程,而不是單純的學習成績。
家長要了解孩子不想學習的原因,利用假期時間讓孩子補課,給孩子補知識。
2、孩子沒有掌握好的學習方法
有些孩子喜歡盲目的補課,看到別人補課,自己也盲目的報,覺得自己能夠補的上,但其實還需要老師進行講解。
這種盲目的補課,孩子并不會有好的學習方法,所以根本就沒有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導致孩子成績越來越差,就會產(chǎn)生學習畏難的情緒。
3、孩子沒有培養(yǎng)出學習興趣
當孩子不想學習的時候,就意味著孩子沒辦法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孩子也學不會,成績越來越差。
所以家長一定要在平時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孩子學習的興趣,讓孩子從內(nèi)心深處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
4、孩子太懶,家長不監(jiān)督
有些家長平時不重視孩子的學習,認為孩子的作業(yè)就是孩子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去完成就行了。
還有一些家長喜歡對孩子說:“你只要學習就行了,其他的事情不用你管?!?/p>
這就很好,因為學習是孩子的事情,家長只要盯著孩子的學習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