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被退園怎么管教?
開學之后很多的家長會擔心,暑假在學校沒有銜接好怎么辦?或者說孩子在學校不好好學習怎么辦?如果開學了,有沒有銜接好老師教學啊?其實這些話我們只要換位思考就能發現了。當你看到孩子貪玩不好好學習時,你可以說:“我理解你的感受,但是學校不收你,你一定會后悔的。”
我知道這個時候不是孩子不愿意收心,而是我們家長太著急了,不知道該怎么辦。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家長對于老師“退園”這件事情的看法。
大多數時候,當我們聽到老師放棄了孩子,或者勸孩子回學校讀書的時候,我們很可能會“認為”孩子放棄了,我們把孩子的責任推給老師,這是不明智的做法。
但是,我們要記住的是,老師放棄孩子的責任是不對的,也是不對的。
我們是幫助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屬于自己的責任感,讓他們知道只有自己努力學習,獲得知識的過程中,自己才能變得更加強大,才能更加自信。
而一旦發現孩子有“退路”,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將學習目標分解為每個階段性的小目標,讓孩子獲得成功的經驗,進而建立自信心,找到學習的樂趣。
如何利用“反饋機制”讓孩子愛上學習?
“及時反饋”可以讓孩子越學越好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丹尼爾·卡尼曼在《激發孩子的內驅力》一書中指出:
反饋機制通常是通過觀察者的行為而激發孩子的興趣,這種機制通常會帶來兩種不同的結果:
第一種是孩子對于學習的興趣,不再感到苦惱;
第二種是孩子對學習本身的興趣,不再討厭;
第三種是孩子為了讓孩子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感受到學習的價值。
父母對孩子的關注也很重要,因為一旦孩子在父母的錯誤中找到了樂趣,就很難改變對學習的看法,進入了惡性循環的惡性循環。
父母如何做,才能真正激發孩子的內驅力呢?
1. 對孩子有合理期待
對孩子的期待,可以理解為對孩子能力的期待,父母對孩子能力的期待,可以轉化為對孩子的自信,所以父母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了解孩子的潛能,以便進行合理的期待。
父母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對孩子提出合理的期待,切勿盲目樂觀,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孩子,這樣做只會適得其反。
2. 了解孩子真正的興趣愛好
父母要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當孩子對某件事情產生興趣時,父母要鼓勵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來不斷重復自己的想法,從而挖掘出自己潛在的天賦。
3. 多讓孩子參加一些有益于孩子成長的活動
孩子不愛運動,父母就要鼓勵孩子多參加各種活動,例如,跑步、游泳、打籃球、游泳等,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孩子的身體,也可以讓孩子更有時間觀念,這樣孩子就不會只知道沉迷于玩手機,當孩子到了小學中高年級的時候,父母就要培養孩子的運動興趣,鼓勵孩子多跟同齡人交流,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有更多的機會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所在。
如何改掉孩子沉迷手機的壞習慣?
1. 父母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如果天天沉迷于手機,那么孩子也會被潛移默化的影響,對手機等電子產品表現出來的興趣就會減少。如果父母在家的時候,喜歡看電視,玩游戲,那么孩子也會耳濡目染,在父母玩手機的時候,他也會想玩,所以孩子會去模仿父母,喜歡玩手機。
2. 給孩子樹立規則
對于孩子玩手機的問題,家長應該給孩子樹立一個規矩,讓孩子明白手機可以玩,但是一定要有時間限制。比如,可以在完成作業后可以玩半個小時,但是每天不能超過1個小時,且不能超過1個小時。孩子若是在玩手機,那么父母就要嚴格把控。
3. 轉移注意力
當孩子已經上癮了之后,家長就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帶孩子去旅游、打球、唱歌、去旅游,等等,這些方式都可以讓孩子暫時忘卻那些不必要的焦慮情緒,用其他的事情分散注意力。
4. 孩子進行短暫的“走神”后,家長要提出跟孩子約定的要求
當孩子走神的時候,家長要認真對待,跟孩子溝通,跟孩子一起商量解決問題的辦法。在幫助孩子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家長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經驗,引導孩子的行為,幫助孩子提高做事的效率。
5. 給孩子提供一些新的學習用品
很多孩子上學時是不需要父母幫忙的,所以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自己喜歡的新文具。讓孩子帶一些自己喜歡的文具,比如尺子、鉛筆、橡皮、雙面膠、水杯、卷筆刀等,避免孩子將新買的學習用品帶入到課堂當中。家長應該提供給孩子一些新的學習用品,讓孩子保持新鮮感,利于孩子學習。
這個過程中,孩子的精力更加集中,有助于孩子思維的全面發展。
6. 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行為
當孩子遇到不喜歡的東西時,這種表現通常就會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