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焦慮怎么給他寫信?
1、面對孩子,這很容易。
作者 | 凌想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編輯 | 禾晨
孩子處于初中階段,容易焦慮,這其實是一個正常現象,這本身并不影響學習。在現代社會,孩子需要承受來自社會的壓力,希望有朝一日,他們能夠從容面對。
然而,孩子的成長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是不斷經歷挫折和失敗的。
孩子出現焦慮、緊張、失眠、多夢、煩躁、無力等現象,這些情緒與行為,一般都有一個共同點:因外界環境變化,或者是外界的變化,情緒發生變化。
心理學家理查德·洛夫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把一只剛出生的小狗,放進一個房間,再用一只貓叼著它,持續一段時間,再把它丟進“死循環”中。
每天早上醒來時,小狗都會在這只狗狗門前待上幾個小時,若再加上一句“起床時間到了哦”,它的心情就發生變化,不至于一直處于緊張、焦慮的狀態。
而且,狗的警覺敏銳度跟普通人也很不一樣,如果對它而言,到了中午或者晚上,都能感受到“死氣沉沉”的情緒,特別容易就被它感染。
心理學家表示:孩子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健康跟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有很大關系。
父母經常做的這3件事,容易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是孩子的首要榜樣,如果父母對孩子總是充滿抱怨,那么他們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周圍的人,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覺得自己處處受到父母的否定,孩子的自信心也會受到打擊。
還有一種父母叫做直升機型父母。
他們的生活都是圍著孩子轉,孩子的一舉一動都要過問,甚至是父母都要管控著。當然,他們也會對孩子的教育有所限制,特別是孩子的一些錯誤行為卻沒有得到及時的糾正。父母常常遇到的難題就是孩子的行為和心理健康上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其實都在孩子的成長中慢慢地引起了父母的注意。
比如,孩子在房間里面玩手機,原來父母喊他吃飯,他也在吃飯,手機也在玩,父母回來看到孩子玩手機也會說,孩子回到家看到父母也會說,父母不在家就看手機,孩子就會說,為什么你可以看手機,我卻不能看,當然,手機也有一定的好處,但是父母不應該嚴格控制孩子使用手機的時間,而是應該把控好時間,這樣一來,孩子就不會沉迷手機了。
那么,父母如何讓孩子合理使用手機?
一、父母以身作則。
父母都是孩子最重要的模仿對象,孩子看到父母無時無刻的在學習,孩子自然也會受到感染,漸漸的父母也就會變得越來越優秀。很多父母自己每天都是在玩手機,孩子就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也會效仿父母的樣子。
如果父母下班回家后,是躺在沙發上玩手機,那么孩子也會模仿,因為父母的很多做法就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如果父母經常在家里打電話、發短信、玩微信、打游戲等,那么孩子也會玩手機。
所以,孩子在手機方面的行為不單純是因為沉迷手機而造成的,而是家庭氛圍的原因,在于父母能不能正確地引導孩子使用手機,所以當孩子的行為出現異常的時候,就要及時的制止,并且采取措施去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