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強迫癥和焦慮癥的孩子?
曾有家長向我訴說孩子有強迫癥和焦慮癥的痛苦經歷,因為被強迫,當時老師給孩子說孩子的情況,孩子當時沒有聽進去,老師講了一個一段,家長教孩子說同樣的一句話,結果家長教了三遍,最后孩子說老師都沒看見,就被老師送回學校了。
真的有很多次,家長微信群問到孩子反應怎么樣,那天有家長在群里說孩子說要去醫院做血液生化檢查,當時我問老師,孩子沒來,他當時就說,是不是孩子抑郁了?家長群后來又有一個家長在群里問我,他說孩子沒有去醫院做血液生化檢查,然后他們就把孩子接回來了,但是在一個月后,孩子說,好像吃了藥感覺沒有什么問題,后來查到孩子學習成績下降,他就非常焦慮,然后找各種專家給孩子做思想工作,結果孩子去醫院做了兩個月的思想工作,結果孩子就不怎么上學了,然后就直接去打工了,在那個當時我還挺震驚的,我覺得孩子小小年齡就特別的不想上學,是他小時候就有類似的狀況,他沒有達到那個診斷的標準。后來我們也帶他去醫院做了一個系統的檢查,回來后,孩子的媽媽才告訴我,原來孩子自從上了高中以后,就經常逃課了,有時候半夜就跑出去,上課的時候也不認真聽講,經常走神,成績下降了很多,在和孩子溝通之后,孩子的媽媽找到了老師,希望老師能夠開導一下孩子,可是老師當時也沒有辦法去開導孩子,最后就同意讓孩子出去打工,因為在那個年代其實孩子還是挺好的,在那個年代其實孩子也算是很自由的,但是因為當時的條件不允許,孩子還是比較叛逆的,在那個年代其實是很受不了的,孩子是非常的叛逆的,總是想著出去掙錢,其實在那個年代其實是沒有多少錢的,雖然在那個年代其實是不可能有很多的錢的,但是孩子也很快樂的,也是有很多錢的,雖然生活很不方便,但是也從來沒有不想讓孩子干農活,孩子的童年其實是很快樂的,可是如果讓孩子出去打工,那么孩子很有可能就會變成一個留守兒童,這個時候其實就是害怕孩子吃苦的時候,我們會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這個時候我們也會擔心孩子的年紀大了,不能出去打工,然后我們就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遺憾的事情,因為這個時候我們就開始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孩子的年紀小的時候,我們覺得孩子出去打工很危險,所以我們就想著孩子在家里呆著吧,他們就不會出去工作,但是我們家長一定要知道孩子出去工作之后,他們其實也不需要出去工作,他們也需要和人溝通交流,只是孩子并沒有做到我們想要的效果,因此我們要在思想上把孩子從那個地方挪到一個地方。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二,孩子出去工作,一定要帶著孩子一起去,要給孩子一個獨立的空間,同時也要適當的讓孩子去體會一下工作的艱辛,當然我們也要注意不要讓孩子一個人出去玩,畢竟外面的天氣很冷,孩子可能會覺得很冷,所以如果有條件的話,也可以讓孩子帶著孩子到室外去走一走,讓孩子可以放學回來,這樣孩子也可以更好的感受到生活的樂趣。
第三,讓孩子出去工作,讓孩子在自己工作的同時也能夠感受到工作的辛苦,所以很多時候孩子也愿意為了學習而主動去學習,我們也可以適當的去鍛煉孩子的這種能力,這樣也可以讓孩子在工作的時候也能夠體會到做其他事情的不容易。
第四,讓孩子做一些家務的同時也可以讓孩子懂得一些道理,有些事情其實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得到解決的,而不是通過一些無意識的事情去克服。
那么你就可以通過適當的“偷懶”,讓孩子明白,其實就算是孩子因為一些無意識的事情耽誤了學習,也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決掉的,這樣對于孩子的成長是沒有任何的影響的。
那么父母到底應該如何給孩子“偷懶”呢?其實這里分享3種方法,并不拘泥于以上的方法,就算是這些方法都是非常規的,但是這也是需要我們家長們能夠用心去嘗試的。
第一,尊重孩子的選擇
這個時候,如果孩子想要包辦自己的事情,那么父母就不要去“包辦”,應該適當的尊重孩子的意見,而不是“一味的讓孩子去做”,對于孩子來說,他們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往往不會是為了完成父母或者父母的要求而去做的,而是一種獨立性的行為,這樣的話,也可以讓他們的內心更加的充實,也會更加的樂觀。